首页 理论教育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实践观点解析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实践观点解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仅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且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制定出来的。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正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的。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实践观点解析

2.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在解释社会发展的时候,直接引入了实践的概念: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36]。这里,马克思既用实践解释意识的形式、观念的东西,又用实践解释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把实践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既然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对社会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就不能不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说,“人的社会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人的实践性,“人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以劳动为主的实践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一种物质体系,在物质性这一点上,社会和自然界是同一的。但是,社会在本质上又不同于自然界,这种本质差异就在于在社会中有实践着的人或人的实践。因此,对于人的实践的正确理解,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就成为正确说明社会历史的思想前提,因而也是正确解释人的意识、认识的思想前提。就是说,实践的观点固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基础,但它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只有用实践的观点,才能对社会现象、活动和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和过程的总括,而社会存在的物质性、客观性,是在“人的历史发展”、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了解实践的物质性、客观性,对实践没有正确的理解,要懂得社会存在的物质性、客观性是不可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体上是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没有给实践以应有的重要地位,当然也不可能用实践的观点去揭示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因此,它仍然信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信条。其次,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没有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看作是实践着的人,而是把人看作同生物一样,对自然界只有消极适应的关系,这就必然否认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历史主动性、创造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这反映在认识论上,就是以直观为基础的消极反映论。可见,没有科学的实践观,既不会有历史的唯物论,也不会有历史的辩证法。

列宁曾指出,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内的旧的历史理论,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没有看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不了解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关系体系的根源;二是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旧的历史理论之所以为这两个根本缺陷所束缚,根本原因之一,是不懂得实践在历史中的作用,没有把实践观点引入历史的理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揭示社会发展的物质性、客观性,当然就找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也就看不到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看不到同物质实践紧密联系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地位。(www.xing528.com)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在历史观中陷入唯心主义,这和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37]

只有当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水平、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历史的客观辩证本性充分暴露的时候,科学的实践观才能形成。与此相应,只有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历史理论时,才能对历史作出唯物主义的说明,才会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仅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且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制定出来的。

唯物史观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要揭示出究竟是谁创造历史,是少数天才人物、先知先觉的“圣人”,还是人民群众?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正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的。实践不是个别人的活动,而是大多数人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只要承认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活动方式,就必须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只有用实践的观点去解释历史,才会在历史理论中摆正人民群众的地位。没有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也就没有群众史观。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历史理论,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第一次把历史的理论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从而建构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