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揭示人与世界关系
哲学对自己对象的掌握,是通过哲学家的头脑的思维来实现的。哲学只能通过头脑的思维同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出发于对世界的经验直观又超越于经验直观。头脑的思维从经验直观中抽象概括出一定的哲学问题,然后以哲学思辨的方式运用哲学范畴对这些问题进行哲学加工处理,并通过一定的逻辑结构形成哲学体系。哲学思维过程是从非哲学的对象世界(包括作为其观念表现的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中抽象概括出哲学问题并加以哲学研究和处理的过程。因此,哲学掌握对象,离不开哲学家在头脑中的哲学抽象和哲学思辨。但哲学决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哲学思维要获得自己的内容,并使其外部表现形式适合于这种内容,就必须以双脚立地并用双手从大地攀摘果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为基础。
哲学地解决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要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要实践地改变世界。从现实的非哲学对象世界中抽象出哲学问题加以研究和处理,并以哲学范畴体系构成哲学的世界图景,是哲学理论地解释世界的主要任务和实现形式。但哲学的任务不止于此。哲学的双脚立地,不仅在于它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来,而且还在于它要回到人类实践活动中去。是否承认哲学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并认为所谓实践的唯物主义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必须是真正面向现实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必须以现实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为基础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其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和善于实践唯物主义,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理论地坚持解释世界的唯物主义,而且要实践地坚持改变世界的唯物主义。这两方面是内在地联系着的。
实践的唯物主义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础、本质特征和科学生命力,而且规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按照它的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本质内容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同以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当代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现代社会实践是现时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的、活化的存在形式,是现时代的人自觉地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实现方式。实践唯物主义本身要求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它必须面向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形态——以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实践。从总体上把当代社会实践中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来,使之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哲学中表现出来,从而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发展的方向。
以哲学方式从总体上把握现代社会实践,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形态,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途径。
首先,可以将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存在论的意义上作出更高层次的抽象。人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具有理性和思维。当把人的思维抽象出来而与现实对象相对应时,便产生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抽象,但它一直是哲学家们所争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所涉及的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是否反映存在与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在现代仍然尖锐地存在着。不少人在从哲学上总结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的时候,把这些成果仅仅归功于人脑的思维,并引而申之,用思维来解释存在,反对和否定唯物主义的存在论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是对现代科技革命中所表现的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种片面的、主观主义的哲学解释。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的是必须按照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哲学地解决以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实践中的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存在论,使之具有同现代社会实践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现代形态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时代特点。
其次,从活动论的角度来考察现代社会实践结构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从活动论的角度提出来的,研究这种关系也就是研究活动的主体和与之相对应的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既是受动的——依赖于和受制于周围世界,又是能动的——通过自己的能动活动积极地影响和主动地掌握周围世界。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在承认外部世界预先存在的前提下(这是由唯物主义的存在论确定的),考察作为主体的人如何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去能动地掌握世界、占有客体,或者说,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如何在依赖于和受制于外部世界的前提下去寻求限定中的超越,如何能动地以观念的和实践的方式掌握对象世界。(www.xing528.com)
依赖与掌握,作为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主体和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基本方面。依赖的范围和程度同掌握的方式和水平,具有一种内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水准和式样,表现出人与世界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梯和进化结构。在以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实践结构中,主体、客体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中介等系统,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标志着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跃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现代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科学认识活动)结构中,研究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现代特点,进一步揭示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需的。
更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社会实践的把握,其着眼点在于密切关注和科学回答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中把握社会实践发展的基本潮流和基本方向。从人作为主体而自觉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实践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课题:一是知识增长、科学发展与技术革命中的哲学问题,二是人的自由解放运动所提出的哲学问题,三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
直观地看,前两个问题反映着当前举世瞩目的科技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两大潮流;更深层地考察,它们乃是社会进步统一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着人类在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既改造外部世界,又改造和发展自身。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突出,则反映着人类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对自身的主体——对象性活动及其方式的自觉反思。这种反思对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对进一步增强现代以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的主体性效应有重要意义。
从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这两种基本关系来把握现代的社会实践结构,通过对现代社会实践中日益突出的时代性课题的研究来揭示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形态,集中现代社会实践中最精致、最珍贵的精髓,掌握现实时代精神的精华,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发展方向,也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同时,这对于我们根据时代的特点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并使之具有适当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沿着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路来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体上应包括下面的一些基本方面和内容:人与世界关系的发生论考察,其中包括对这种关系的自然史前提、社会史前提和人类学前提的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实体性结构考察,其中包括对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及中介系统的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关系性结构考察,其中包括对实践关系、观念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以至宗教关系等的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活动论考察,其中包括对人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形式和活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论考察,其中包括对社会文明进化、必然和自由关系的发展的考察;等等。
通过对以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实践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形态的哲学研究,必然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积极的变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地表现出来。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性变化,可以说是一种哲学形态意义上的变化,它在本质上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世界关系结构的哲学理论表现。不能否认,在现代社会实践所提出的各种时代性哲学课题中,人的主体性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主体性问题在当代的突出,是在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界的人化这个统一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人既是自身活动的目的,又是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伴随着主体性问题必然发生方法论问题。
因此,在现代,主体性问题的突出和方法论问题的突出,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在人既是自身活动的目的又是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这种二重性规定中融为一体,成为现时代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突出特征。哲学如果要理论地表现这种特征,也许可以以“主体—方法论”的形态出现。“主体—方法论”形态是从人对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对世界的掌握这种意义上提出和研究问题的,而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正是一个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和纽带而连成一体的“自然—人类—社会”的统一世界。现代的世界图景表明,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是以人为中心而实际地融为一体。“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5]。从人的主体地位来考察人如何自觉地、能动地处理与世界的全部关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贯彻的主体性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