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唯物主义:机械与人本派别的对比研究

法国唯物主义:机械与人本派别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在法国唯物主义中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爱尔维修是一个转折点,以其“现实的人道主义”为标志,自然唯物主义开始衰落,人本唯物主义开始兴起。

法国唯物主义:机械与人本派别的对比研究

1.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人本唯物主义

在西方哲学史研究中,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下简称“法国唯物主义”)一直被称作机械唯物主义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际上,在法国唯物主义中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正如《神圣家族》所说:“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儿,一派起源于洛克。后一派主要是法国有教养的分子,它直接导向社会主义。前一派是机械唯物主义,它成为真正的法国自然科学的财产。”[74]

机械唯物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拉美特利,其哲学来源是本土的笛卡儿哲学。在笛卡儿哲学中,物质的本性是广延,运动的特征是位移。笛卡儿正是依靠这种抽象的物质和抽象的运动“构造出整个物理世界”,并一直主张用机械论的术语去解释自然现象。实际上,笛卡儿是以力学运动规律为基础,把山地上获得的力学原则应用于天体现象以至整个世界,从而把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观念移植到哲学中并造就了机械论的时代精神。拉美特利极为崇拜笛卡儿,认为“如果哲学的领域里没有笛卡儿,那就和科学领域里没有牛顿一样,也许还是一片荒原[75]。《神圣家族》由此认为,“拉美特利利用了笛卡儿的物理学,甚至利用了它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人是机器’一书是模仿笛卡儿的动物是机器写成的”[76]

的确,笛卡儿的“世界是机器”、“动物是机器”观念引导着拉美特利走进了一个唯物的同时又是机械论的世界图景之中。拉美特利沿着笛卡儿的“动物是机器”的思路提出了“人是机器”的思想,同时又深化了笛卡儿的观点。拉美特利认为,物质也有感觉能力,并把感觉同广延和运动相提并论,一并作为物质的基本属性。由此出发,拉美特利认为,人和动物的基本单位都是原子,二者结构和发生作用的方式相仿,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在《论幸福》一书中,拉美特利明确指出:“原子的结构组成了人,原子的运动推动人前进,不依赖于人的条件决定他的性质并指引他的命运。”因此,“人是机器”。拉美特利实际上是把笛卡儿的动物结构学运用到人体上,并完全是从机械论的观点来考察人和人的本质的。

“人是机器”的观点具有双重内涵:其背后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思想,同时具有反宗教神学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人是机器”这一观点强调的是自然的人,这是对人的一种自然科学的研究,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要求承认人的尊严、价值和天赋权利。借助自然的人,拉美特利把人从宗教神学的纠缠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了自然的独立性;同时,由于机械论束缚了拉美特利的视野,刚从神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的人,在此又变成了一架机器,人和人的主体性都不见了。

法国唯物主义的另一派是“现实的人道主义”[77],即人本唯物主义。从理论上看,人本唯物主义起源于英国的洛克哲学,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爱尔维修。

如前所述,机械唯物主义派起源于本土的笛卡儿哲学。笛卡儿哲学有明显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体现在其二元论的体系中,更重要的,是表现为笛卡儿把反封建的斗争限制在思想范围内。笛卡儿明确指出:他“始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78]。显然,这种观点和作为法国政治变革先导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很难相容的。因此,另一部分法国哲学家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作为法国革命哲学依据的学说。恰逢此时,洛克哲学被引进到法国。在法国哲学家看来,从洛克哲学出发可以得出改造环境、变革社会的结论,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因此可以作为法国革命的哲学基础。(www.xing528.com)

按照洛克的观点,社会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的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指向人的利益,而人的利益的实现需要社会以及作为维系社会纽带的道德原则。所以,人是根据利益需要创造社会和道德原则的。可以看出,反宗教神学,肯定人的感性,这是洛克对“天赋观念论”批判的意义所在。它表明,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具有双重含义:既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政治内涵。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双重含义深深触动了爱尔维修的心灵,直接成为爱尔维修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先导。正如《神圣家族》所说,“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并把“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79]

爱尔维修以洛克哲学为出发点,首先是从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中提取“感觉”这一概念,并把感觉看作是人的存在方式,即“我感觉,所以我存在”。依据洛克的观点,爱尔维修认为,感觉是连接意识与客观外界的桥梁,通过感觉,人一方面不断地认识外在世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感觉和认识;另一方面把存在于内心的关于自由的欲望和要求变为外在的争取自由的活动。根据第一方面,爱尔维修得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结论;根据第二方面,爱尔维修又提出了“意见支配环境”的命题。爱尔维修提出这两个命题的宗旨在于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即人的智力天然平等,人的性格受制于外在环境,所以,要改造人,首先必须改造外在的社会环境。正如《神圣家族》所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80]。这样,爱尔维修就为法国革命找到了哲学依据。

通常认为,爱尔维修同时提出这两个命题,即“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环境”是一种逻辑矛盾、循环论证,陷入“二律背反”之中。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人和环境的确处在一种相互作用之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81]。爱尔维修同时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环境”这两个命题,实际上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朴素的相互作用观点。

相互作用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82]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排除相互作用,而是要求对相互作用作出合理的解释;绝不取消相互作用,而是要求寻找相互作用的基础。爱尔维修的失误并不在于同时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环境”这两个命题,而是仅仅停留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上,没有去进一步探寻既决定社会环境发展又决定意见发展,引起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基础就是人的实践活动。

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爱尔维修是一个转折点,以其“现实的人道主义”为标志,自然唯物主义开始衰落,人本唯物主义开始兴起。由此启示我们应重新考察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