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街区交通和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成果

历史街区交通和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通行性综合管沟在历史街区内的应用受到制约,只有在街巷宽度、埋深、造价等多方面条件满足时才比直埋敷设更具有可行性。

历史街区交通和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成果

7.3.3 综合管沟在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应用

综合管沟根据功能、检修方式、收纳管线数量可以多种分类。在功能上,综合管沟分为干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以及缆线型综合管沟。根据检修时人是否通行,可以分为通行管沟和不通行管沟。根据管线是否全部纳入综合管沟内,可以分为全置式综合管沟和半置式综合管沟。

1)干线综合管沟应用于特殊环境

所谓干线综合管沟是指收容两种以上市政管线系统中的干线,不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则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接户服务[29]

由于干线管沟不直接为用户服务,且断面较大(图7.15),难以沿着历史街区内部道路敷设,一般不适用于历史街区,所以城市干线管沟通常不允许进入历史街区内部。只有当街区规模很大,必须引入数量较多、管径较大的市政管线,但街区内街巷道路断面不足,难以按照常规沿街道地下直埋或管沟敷设时,才有必要利用盾构技术在地下构筑一种不按道路敷设的、隧道式的干线综合管沟,沟内敷设满足区内需求的、从外围城市干管引入的大容量管线,在区内适当位置集中引上地面,再沿街巷向四周敷设管径较小、服务面积较小的支线,支线以直埋或管沟方式直接供应用户。

如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大、人口多,街巷狭窄交错,难以引入满足区内容量的市政管线。2003年世界银行委托国际专家组对国内外6家规划设计单位的大栅栏地区保护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提出的基础设施的概念性规划中,就采用了隧道式的市政干线综合管沟。规划中街区临近周边道路的外围部分直接从外围城市道路的市政干管接入支管。对外围市政干管不能直接供给的街区中部的市政服务,则由两条南北向的隧道式的干线综合管沟引入,在中部接出4个市政服务节点,再由节点向外敷设提供入户接口的市政支管[30]。但由于开发目标、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原因,世界银行的这一研究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未能深入(图7.16)。

img182

图7.15 干线综合管沟内管线布置图

资料来源:GB 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S].1998.条文说明

img183

图7.16 世界银行北京大栅栏地区概念规划中的隧道式市政综合管沟

资料来源:吴必虎.第三届三校旅游-景观论坛报告:旅游导向型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北京大栅栏地区案例[R].北京: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2003

我国绝大多数历史街区的规模尚无应用干线综合管沟的必要,区内管线敷设多以直埋敷设和支线综合管沟、缆线型综合管沟为主。支线综合管沟、缆线型综合管沟的断面和沟内管线的管径较小,一般直接为历史街区内的居民和单位用户服务。因此,如无特别说明,本书以下讨论的均为支线和缆线型综合管沟。

2)通行式综合管沟的应用要求较高

通行式综合管沟要求检修人员能够在其中行走,所以一般应保证地沟的通道宽度不小于0.7m,高度不低于2m(到梁底的高度最低可取1.8m),沿管线每隔一定距离,如200~300m设一人孔,便于工人上下检修。在局部布置一定设备和附件的部位,可设专用的扩宽室或亭间,便于与支管的交接[31]。通行式综合管沟检修便利、管内空间较大,埋深较大,加上因要保证人在管沟内的活动安全,需要安装供电、监控、消防、通风、报警电话等诸多的附属设备,所以造价较高,须安装在宽度较大的路面下,我国目前沿城市干道建设的干线和支线综合管沟主要是通行性综合管沟,其典型断面如图7.17所示。

img184

图7.17 国内已建成的通行式综合管沟断面图

资料来源:束昱,马仕.论我国城市共同沟建设的发展战略[J].上海电力,2006(03):225-228

在我国现有历史街区中,上海等地的部分近代型历史街区和北京等地的部分传统历史街区的街巷相对较为宽阔,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有可能建造此类通行性综合管沟。如北京市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中,委托北京城建设计院做了“综合管廊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应用”专题报告。该报告主要探讨的是历史保护区设置通行性综合管沟的技术标准、造价等因素,并以北京南池子小区为例,设计了通行性综合管沟的典型断面。报告结论性的建议认为,综合管沟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应用,应该与传统直埋方式相协调,在道路狭窄的地方,如路宽为3m、4m的路段,采用直埋管线方式,在道路较宽的地方,如路宽为4m以上的路段,采用综合管沟方式;在市政干路上应用综合管沟,在市政支路上采用直埋方式[32](图7.18)。(www.xing528.com)

需要指出的是,从该报告的结果看,4m以上的路段采用直埋方式也可以满足街区市政管线敷设的要求,如果通行性综合管沟同样需要4m以上路段才能敷设的话,就不能起到节约地下空间、适应狭窄街巷的作用,因此不具备针对历史街区的特殊适应性,其高昂的造价反而会成为阻碍其在历史街区的推广实施。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虽然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但最终的实施方案仍然采用直埋方案即可视作例证。

由此可见,通行性综合管沟在历史街区内的应用受到制约,只有在街巷宽度、埋深、造价等多方面条件满足时才比直埋敷设更具有可行性。

img185

图7.18 北京南池子4m胡同管线直埋(左)与综合管沟(右)方案

资料来源: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课题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9

3)不通行性综合管沟是主要发展方向

尽管在我国《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和目前各地综合管沟建设的热潮中,干线综合管沟和通行式支线管沟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但缆线型综合管沟和非通行性综合管沟更应成为我国城市市政管线综合的发展方向,尤其应该成为历史街区市政管线综合的主要发展方向。

img186

图7.19 缆线型综合管沟断面图

资料来源:王璇,陈寿标.对综合管沟规划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04):525

不通行综合管沟是相对于通行式综合管沟的,其特征是检修人员不进入管沟,对管线的检修主要通过共用的管井完成,因此管井间的距离较近,通常为50~80m[33]。由于无须设置人员通行的空间,所以在管沟深度和高度上都可以十分小巧,可采用预制工法,一般直接浅埋于地面铺装下,在采用条石、混凝土盖板等大型地面铺装材料时,亦可直接打开顶板进行维修。

缆线型综合管沟是与干线、支线综合管沟相对而言的,在功能上过去主要收容信息光缆电力电缆,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服务。近年来,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在缆线型综合管沟的基础上又扩容加入了给水等管类设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4]。但在断面形式上,缆线型综合管沟也是采用不通行式设计,其最大的特征是埋深浅、顶板可以打开(图7.19)。由于缆线型综合管沟已经不再只敷设缆线,所以本节把它归入不通行综合管沟统一论述。

不通行综合管沟、缆线型综合管沟在拥有前文所述综合管沟的各种优点的同时,还具有以下适合历史街区的突出特点:

(1)断面小、埋深浅,对街巷宽度等建设条件的要求有较大的弹性,对两侧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小,所以可以深入到城市密集区的大小道路,尤其适用于历史街区内的狭窄街巷中连接成网,如同综合管沟系统的“毛细血管”;

(2)埋深浅、检修方便且无需通行,可以省去供电、监控、消防、通风、急救电话等诸多的附属设备,从而使造价大幅下降,适合历史街区保护的公用事业特性;

(3)体积小,构造简单,接户方便,可以大量采用整体预制、拼装工法施工,使其建设工期明显缩短,减少对历史街区风貌和旅游的干扰程度。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非通行性的缆线型综合管沟在综合管沟相对发达的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如大阪1992至2004年的12年间,缆线型综合管沟的建设规模达到了175km,远远超过过去50年间干线与支线综合管沟建设的总规模,并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35]

在我国,虽然城市综合管沟的发展尚处于以通行式干线和支线综合管沟为主的起步阶段,非通行性和缆线型综合管沟尚未得到普及,但在历史街区的市政管线综合中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如苏州周庄绍兴红旗路、八字桥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已有采用非通行性综合管沟解决狭窄历史街巷中管线敷设问题的成功案例。在新近完成的深圳大鹏所城扬州东关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也应用了非通行性综合管沟,其效果正待实施和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