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街区管线综合适应性目标研究成果

历史街区管线综合适应性目标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历史街区的管线综合规划应采取适应性措施减小直埋管线的埋深,以减少对街巷两侧建筑遗产的影响。

历史街区管线综合适应性目标研究成果

7.1.3 历史街区管线综合的适应性目标

作为城市中的特定区域,除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本目标外,历史街区具有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的现状特点和规划要求,这些决定了历史街区管线综合具有不同于城市一般地区的适应性目标:

1)地下敷设以适应传统风貌的完整性

管线综合包括地下敷设和架空敷设两种方式。由于架空敷设方式简单易行,传统上各国早期的电力电信线缆大多采用架空敷设方式。但由于架空线缆受气候影响,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中的安全性较差,且空中线缆的存在对城市景观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城市中心区和景观地区都已基本实现了架空线的入地改造。我国历史街区一般以明清风貌为主,架空线缆对低矮而优美的传统建筑天际线影响较大。所以,出于风貌保护的要求,历史街区管线综合应以地下敷设为主,现有的架空线缆应进行下地改造。

2)减少水平间距以适应传统街巷的狭窄空间

管线敷设一般以城市街道作为敷设的通道,而历史街区管线敷设的主要通道就是历史街区街巷的地下空间。我国绝大多数历史街区都具有建筑密度高、街巷空间狭窄曲折的特点,但由于风貌保护的要求又不能扩大和改变空间尺度,往往出现管线布设空间狭小、管线净距离不能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问题。因此,历史街区的管线综合应采取适应性措施,在减少管线敷设所需的水平间距的同时保证管线的安全和施工检修的方便。

3)减少管线埋深以适应历史建筑的浅基础

我国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多为明清和民国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如《营造法原》规定南方苏州地区民居的基础一般“刨深一尺七八寸,阔二尺五寸”[6],即埋深约550~600mm。清《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创槽以步数定深,如夯筑灰土一步,得深五寸,外加埋头尺寸,应创深一尺一寸”,即基础深度为铺筑灰土的层数(步)加地下埋头尺寸之和。一般民居为小式建筑,灰土约1~2步,埋深总计450~500mm,大式建筑灰土为2~3步,埋深计500~660mm[7](图7.1)。即便故宫三大殿的基础也只有11步合计埋深1680mm[8](图7.2)。对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最小覆土深度规定,可知绝大多数管线的埋深都在基础以下,一方面会加大管线与建筑水平净距的计算值,另一方面在狭窄的街巷内深挖施工也会对两侧建筑基础产生影响,必须采取施工加固措施。因此,历史街区的管线综合规划应采取适应性措施减小直埋管线的埋深,以减少对街巷两侧建筑遗产的影响。(www.xing528.com)

img165

图7.1 北方建筑基础构造和磉墩断面

资料来源: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6

img166

图7.2 故宫三台基础实测资料

资料来源:田永复.中国园林建筑施工技术[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