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多元化分散采暖替代集中供暖
在城市的尺度上,以集中供暖为主、积极发展多种供暖方式互补,已经成为城市供热事业的发展趋势。2005年12月,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逐步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同时将采暖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在城镇供热资源的配置优化上,坚持集中供热为主,多种方式互为补充,鼓励开发和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颁布的200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也将发展集中供热技术、热电冷联供技术作为发展的方向。但在集中和分散程度、燃气和电采暖谁是未来分散采暖的主要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各方的立场和研究角度不同,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争辩[29]。
对于历史街区而言,不管城市集中供热的和分散采暖之间的角力结果如何,街区内采用何种采暖方式主要取决于街区本身的街巷空间结构。对于街巷宽度在5m以内,没有条件引入燃气和热力管道时,无疑只能采用分散式的电力采暖方式。街巷宽度在5~9m之间,才有条件引入燃气管道,此时燃气分散采暖就成为可能的选择;只有当街巷宽度超过9m或街区外围紧靠城市道路的部分,方有引入城市燃气管道进行集中供热的可能。
除了街巷宽度条件外,历史街区周边是否有可利用的城市热力、燃气、电力管网,以及城市各类能源的现状价格和未来价格趋向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不同的历史街区,以及较大规模历史街区的不同部分,可以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划定为不同的供热区。如北京旧城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包括故宫、六海地区)占地面积约1054hm2,建筑面积约587.7万m2,根据上述方法划分为管道天然气采暖区271万m2(46.1%)、电采暖区116.2万m2(19.8%)和城市热网采暖区200.5m2(34.1%)[30](图5.11)。
(www.xing528.com)
图5.11 北京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采暖分区规划图
资料来源: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课题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3
太阳能可以作为历史街区采暖方式的有效补充,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31]。但由于采暖用能需求量大,历史街区内建筑有风貌保护不宜设置面积过大的太阳能板,也不宜改建为主动式或被动式太阳房,加之目前的太阳能应用技术如太阳能空调的实际效果也难令人满意[32],在分散采暖方面只能作为电力、燃气等方式的补充。但作为一种最环保、经济的能源方式,更为高效、小巧、利于和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太阳能供热装置仍然是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33]。其他如电源热泵、生物能等能源方式可以应用于郊野乡村型的建筑遗产中,但对于城镇性质的历史街区的能源供给则缺乏应用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