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街区给水系统现状分析
近20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各项基础设施项目中最快的(表3.1)。但正如前文所述,在这种以开发建设带动的发展中,受到保护的历史街区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目前大多数的历史街区内仍然以1980年代以前、甚至更早的民国时期建设的供水管网为主[7],陈旧设施,靠修修补补勉强维持供水,且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私搭乱建严重,加上居民收入偏低、疏于维护等因素,普遍存在着自来水到户率低、供水量不足、水压不稳和水质不好等问题。
表3.1 我国13年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长比较表
续表3.1
资料来源:袁媛.我国旧城居区更新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2:28
1)供水到户率低
受当时的国民经济水平限制,1980年代以前的供水终端主要以院落为单位,而没有到户。这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院落密度过高,户数太多,另一方面当时处于技术和经济的低标准阶段,一般院落都是使用集中的公用水龙头(图3.1)。如北京的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院落内多为公共水龙头,没有水表到户。保护区内大多数建筑内部没有洗涤设备,一个院落或多户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很常见,卫生条件较差[8]。而作为江南水乡的绍兴1999年的平均自来水普及率为100%,但市中心的红旗路历史街区却只有91%[9],换言之,历史街区几乎是城市中唯一存在自来水不到户现象的区域。
图3.1 福州衣锦坊欧阳花厅内居民的集中用水点
2)水量不足
历史街区居民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用水需求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街区内部仍然是数十年前敷设的供水管网,其管径按当时的居民需求和增长预期确定,在今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水量不足限制了居民享受城市水源和供水干管快速发展的成果,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是造成历史街区低收入化的因素之一[10]。管网供水量不足和居民低收入化二者相互作用,使得历史街区内的居民实际用水量远低于当地一般水平,如绍兴市红旗路历史街区在未改造前,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是100L/(人·天),相当于同期绍兴市平均标准240L/(人·天)和全国城市平均水平234.25L/(人·天)的1/2,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206~302L/(人·天)的1/2~1/3(表3.2)[11]。
表3.2 绍兴红旗路历史街区用水量与城市平均用水量比较表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袁媛.我国旧城居住区更新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2:18
3)水压不足
历史街区建筑高度低,在城市供水中常属于低压区。由于区内现有给水管网的管径不足,加上人口迅速增长造成的用水量增加,更造成了供水水压的严重不足。如北京市前门地区常常是一个院落四五户、甚至近十户人家只有一根自来水管。为了方便,居民常常自行将自来水管引入房中。这样的结果是,每家的自来水的水流都很小,尤其是早上用水高峰期更加如此,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还造成了居民间的矛盾[12]。
4)消防供水不足
水量和水压不足,更严重影响了区内的消防供水。我国未经大规模改造的历史街区大多数没有独立的消防给水管网,以生活和消防共用管网为主。但由于供水管径偏小,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尚且不足,更难以满足消防供水的水量和水压要求。北京前门街道辖区内有30余个消火栓,但是大都出水不畅,能够真正用于消防的水龙头,都在方圆1km以外[13]。消防供水不足严重影响着历史街区居民和建筑遗产的安全,因为没有充足供水而延误火灾扑救,导致火势蔓延、损失扩大的惨痛事例屡见不鲜。
5)管网陈旧,供水水质较差
我国历史街区给水管道管材多为早期采用、现已停止使用的灰口铸铁[14],即使少量经过修补或更新的管道也是现已限制使用的镀锌钢管。由于使用时间长,设施老化,管道锈蚀情况严重,存在水垢厚、过水断面小、水头损失大、易渗漏爆裂等问题,并且直接带来水质的恶化,混浊水和红锈水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部分地区,例如杭州北山街栖霞岭等地势高差较大的地区,为解决水压不足问题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老式蓄水池和自建水箱,这些蓄水设施陈旧、卫生条件差,极易造成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15]。
6)管网形式不佳,供水可靠性差
给水布置形式分为树状和环状两种。环状网中给水管线纵横相连,形成闭合的网络,供水安全性好。树状管网呈树枝状分叉,管径逐渐变小且安全性差[16]。我国历史街区,尤其是名镇型历史街区的给水管网多为树状,一方面管网水头损失大,管网末端由于用水量小而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另一方面,更严重的结果是安全可靠性差,一旦某一管段漏水或者爆管,将导致下游所有管道用户断水。如北京大栅栏石头胡同某杂院曾因地下自来水管锈蚀而跑水,但自来水公司因为住户的自建厨房压在管线上而无法进行维修,最终导致全院80多口人断水两个多月[17]。
7)管网明敷杂乱,影响风貌
历史街巷和历史建筑建设时,本身并未考虑和预留给水管网安装的可能性。1980年代之前的管网敷设,由于缺乏遗产风貌保护的理念以及材料、技术和经济等客观限制,设计施工没有充分考虑到遗产保护和美观的需求。管材以灰口铸铁和镀锌钢管为主,在公共街巷一般浅埋,有的地区因有石质地面或地形高差等原因甚至明铺于地面(图3.2);入户管直接从地面穿墙而入,入户后也多为明装,加上后来因人口增加各户自行接入房间的支管,错综复杂;各类、各时期的管井缺少统一规划,见缝插针、杂乱无序,井盖亦没有特别的设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街区街巷传统地面铺装和室内外风貌的整体和美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