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应用与价值分析-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交通与市政工程研究

技术应用与价值分析-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交通与市政工程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选择往往是以技术“预期价值”和技术选择目标相一致为依据,但技术一旦应用,在“预期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其他某些潜在的价值也会在技术应用中得以实现而成为各种“不期价值”,其中包括已知和未知的消极价值,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副作用”。由于或多或少、或正或负的“不期价值”的加和作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价值”可能不同于,甚至迥异于“预期价值”[20]。

技术应用与价值分析-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交通与市政工程研究

1.4.2 技术的应用及其现实价值、不期价值和价值分裂

技术应用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应用主体(主要是甲方和设计人员)因某种需要,选择预期目标与之相符的技术,并提供一定的物质社会条件(即应用环境)来完成“技术本身”的物质转换,从而将其潜在的价值转换为“现实价值”的过程。“技术本身”的物质转换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的客观物质过程,而技术应用的主体及其选择、应用环境以及最终的“现实价值”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因此技术应用是一个“社会—自然—社会”的过程。

技术的物质转换过程是其社会价值由潜在通往实现的桥梁,而物质转换过程受到自然规律支配,这就是技术的自主性,是技术决定论的根基。技术决定论者虽然看到了技术的社会属性,但只强调技术的自主性(自然属性、技术规则、技术价值的内在禀赋和“预期价值”)对社会的规定性,而没有正视社会属性对于技术自然属性的制约、引导作用。除了少数激进的社会建构论者之外,主流的社会建构理论既承认和尊重技术的自主性,又强调社会的引导和制约。具体而言,主要是通用技术选择和对技术应用环境的限制来引导和修正技术的自主性,以获取符合社会利益的正面“现实价值”,并通过对“现实价值”的评价和分析确定下一步技术发明和技术选择的方向。(www.xing528.com)

技术发明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预期价值”,但它并不能天然得到实现,而是要经过人的技术选择。技术选择往往是以技术“预期价值”和技术选择目标相一致为依据,但技术一旦应用,在“预期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其他某些潜在的价值也会在技术应用中得以实现而成为各种“不期价值”,其中包括已知和未知的消极价值,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副作用”。由于或多或少、或正或负的“不期价值”的加和作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价值”可能不同于,甚至迥异于“预期价值”[20]

某一技术在其设计、制造中总是突出凝聚着主体在某一方面的特定要求,致力于某一特定的技术性能的实现,而不可能满足人类各方面的所有价值要求,也不可能预见所有的不期价值。所以,尽管人的各种需要之间在其本质层面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但在特定的技术现实中,人的各种需要之间可能就是相悖的、矛盾的。当人们选择了某一技术,就常常不得不忍受它的“副作用”,这就是技术的价值分裂,或者说是技术应用的两重性[21]。这表明技术的潜在价值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任何技术都有其历史局限性,越早、越全面地发现技术的各种质与量的潜在价值及其技术主体、技术应用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在技术发明、选择和应用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量减少其消极的“不期价值”,利用其积极的“不期价值”,这就是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其现实价值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