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外交上的短视和利己主义
不少学者指出,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与其短视的、损人利己的外交政策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苏联对国际关系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和损人利己的外交政策,导致外交谋势失大于得。[76]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军事上的孤军奋战,并因而严重影响其初战的结局,是与苏联自身外交战略的严重失策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放弃了建立苏、英、法反德集体安全体系的主张,转而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含秘密条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尽管为苏军战备争取了时间,但其消极作用亦不可低估:模糊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关于敌我友的界线,并使苏联失去了制止法西斯侵略的最后的机会。[77]
第二,通过最后通牒、武力威胁甚至出兵占领等方式,在他国领土上建立“东方战线”。苏联政府寄希望于建立所谓“东方战线”改善自己的战略环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其一,苏联的这一做法极大地伤害了西邻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感情,加大了与邻国的矛盾,增添了他们对苏联的疑惧和敌对情绪,把原来处于摇摆、矛盾、观察中的这些邻国推到了德国方面。其二,“东方战线”虽然使苏联的国境向西推移了二三百公里,但却使两个敌手直接接触,使苏、德的直接对抗成为可能。其三,新扩充的这一地区民族主义情绪十分强烈,在德国法西斯间谍的挑唆下离心倾向相当严重。[78]其四,“东方战线”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成为导致苏联忽视在本国大市设防的原因之一。由于苏联边界向外推移了数百公里,苏军估计德军深入苏联腹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对于准备与实施战略防御的理论未作全面的研究”。[79]
第三,不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合作,丢掉了可能存在的“第二战场”。[80]关于这一点,正如斯大林自己说的:“红军受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欧洲没有反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第二战场。”第二战场本来是可以存在的,但“随着这个条约的签订,战前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后一点可能性的大门也被苏联堵死了”。在这场战争前和战争初期,苏联教条主义地看待世界上的各种矛盾,认为未来战争要么是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的联合进攻,要么就只能是帝国主义之间新的世界大战。直至当德、意、日三国已在欧、亚、非三大洲燃起了侵略战火以后,斯大林还一直坚持那是新的帝国主义大战,苏联自己则要避免卷入,为此不惜同未来敌人结盟。当希特勒已经把战火烧到自己的紧邻,接着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尽遭荼毒的时候,苏联则从民族利己主义立场出发,不立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一边,却趁机扩张自己的领土,结果使应该早日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一直推迟到敌人进攻苏联之后。[81]
综上所述,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原因之间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并且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其中对国际形势和战争危险成熟程度的判断失误则是关键性的错误,是德国突然袭击得逞,从而使苏联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战略方针的不当、军事思想的落后,以及战略指导的失策,也是失利的基本原因。[82]
【注释】
[1]阿·米·华西列夫斯基:《战争前夕》,[俄]《近现代史》1992年第6期。转引自沈志恩《苏联预警或然性》,《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第4期。
[2][俄]《近现代史》1991年第3期。转引《世界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6期。
[3]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4]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5]李道豫:《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6]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7]刘士田:《苏德战争初期双方得失和苏军失利原因》,《军事历史》1991年第1期。
[8]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9]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10]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11]刘士田:《苏德战争初期双方得失和苏军失利原因》,《军事历史》1991年第1期。
[12]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13]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14]刘士田:《苏德战争初期双方得失和苏军失利原因》,《军事历史》1991年第1期。
[15]李道豫:《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16]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期。
[17]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18]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杨存堂等:《军事思想上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是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19]杨存堂等:《军事思想上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是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20]刘士田:《苏德战争初期双方得失和苏军失利原因》,《军事历史》1991年第1期。
[21]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22]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23]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24]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25]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26]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27]蔡祖铭:《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1页。
[28]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29]李道豫:《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30]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31]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32]钱洪:《略论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7期。
[33]蔡祖铭:《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
[34]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35]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36]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37]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38]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www.xing528.com)
[39]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40]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41]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42]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43]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44]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45]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46]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47]杨存堂等:《军事思想上的脱离实际与片面性是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48]沈志恩:《苏联初战简论》,《苏联历史问题》1986年第3期。
[4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5~280页。
[50]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51]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52]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53]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54]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55]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56]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57]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5~280页。
[58]李道豫:《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59]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60]沈志恩:《苏联初战简论》,《苏联历史问题》1986年第3期。
[61]李道豫:《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人文杂志》1994年第5期。
[62]叶存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63]沈志恩:《苏联初战简论》,《苏联历史问题》1986年第3期。
[64]张学全:《苏德战争前苏联战争准备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军事历史》2000年第4期。
[65]左学德:《斯大林的对内政策和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二战史第三次学术会议交流论文;张广翔:《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受挫原因新探》,《长白学刊》1997年第1期。
[66]钱洪:《略论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7期。
[67]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68]钱洪:《略论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7期。
[69]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3~284页。
[70]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1]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2]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3]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4]沈志恩:《苏联军内“肃反”与卫国战争初期失利》,《苏联历史问题》1991年第2期。
[75]施茂铭:《苏军二战初期失利原因新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第3期。
[76]张学全:《苏德战争前苏联战争准备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军事历史》2000年第4期。
[77]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78]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79]彭训厚:《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主要原因的再思考》,《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80]钱洪:《略论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7期。
[81]秦冰:《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浅析》,《苏联历史问题》1983年第1期。
[82]林野等:《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的基本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0、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