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问题
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扩展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西部边界,先后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及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对于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的行动,学术界存在着三种观点。
一、基本肯定
这是我国学术界传统上坚持的观点,认为德国法西斯侵入波兰和英法进一步纵容希特勒向东进攻苏联,使苏联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时苏联面临的严重的选择,是让德国侵吞整个波兰,从而使法西斯的侵略屠刀直接悬在苏联的头上,还是恢复过去被割去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制止德国侵略势力的向东扩张,击破英法新的慕尼黑阴谋;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选择了第二个措施。[1]苏联主要是“为了防止战火东延,巩固西部边境的安全”。[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和有关领土并入苏联,有着历史上的因素和军事战略的原因。东方战线对打败法西斯起了伟大作用。[3]
二、完全否定
不少学者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目的、手段、过程以及它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等方面完全否定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行为。
①从出兵理由上看,苏联师出无名。张玉龙指出:“苏联扩展西部边界完全是从本国利益出发而置他国主权及民族利益于不顾,所有的理由和借口,或属无中生有,或属强词夺理,其用意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而已。”[4]
②从手段上看,采取的是掠夺方式。秦冰指出:“这条防线建立的方式,不是团结邻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而是以邻为壑,夺取邻国领土,无视民族主权,践踏了国际法基本准则,背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5]萨本仁认为,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中对西邻实行了某些社会沙文主义的政策。苏联借口“解放”波兰东部居民,而出兵占领了波兰东部领土,事实上可以说是趁火打劫。[6]徐炽庆指出,苏联“乘德寇与西方国家作战无暇东顾之机,连续兼并、强占邻国的大量领土,坐收渔人之利,从而建立起苏联史学界历来吹嘘的‘阻止法西斯侵略者向东推进’的东方战线。”[7]张玉龙也指出:“苏联扩展西部边界的行动绝不是什么正义之举,而完全是一次夺取利益范围的大国强权行为。”“如用苏联为防止纳粹侵略来为之开脱,或因苏联日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抵消其在这方面的过失,对那些被伤害的小国来讲,是不公道的。”[8]
③从影响来看,“东方战线”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首先,“东方战线”的建立显示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严重败坏了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声誉和形象。
张继平、胡德坤指出,“东方战线”的建立,暴露了苏联政府为了自身的安全和防务,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问题。[9]安田等人指出,这一行为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表现,因为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扩张行径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10]徐炽庆指出:“苏联的行动说明,三十年代末,它在对外政策上就开始背离马克思主义,滑到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立场上去了。……变成了法西斯强盗打家劫舍的同伙,这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严重地损害了作为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苏联的这种领土扩张欲,所奉行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不仅玷污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而且违背了国际关系的起码准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很不光彩的一页。”[11]张玉龙也指出苏联“与法西斯德国无原则的合作,败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12]彭训厚持相同看法。[13]
其次,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联合。秦冰指出,“东方战线”影响了苏联与英法的联合。[14]
再次,建立“东方战线”将西部邻国推进了德国的怀抱,助长了法西斯势力。
叶存洪指出,建立“东方战线”使西部小国产生离心倾向,对苏抱不合作态度。[15]秦冰指出,苏联乘英、法、德忙于战争之机,建立起来的“东方战线”是建立在西部弱小邻国领土之上的。“这一错误行径严重挫伤了西北邻国的民族感情,增添了他们对苏联的疑惧和敌对情绪,把原来处于摇摆、矛盾、观察中的这些邻国推到了德国方面。”[16]安田等人也持类似观点。[17]张玉龙也指出:正是因为苏联在扩展西部边界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沙文主义,极大地伤害了西邻小国的民族感情,从而使它们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保护,真正成为希特勒侵略苏联的前哨阵地。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军队配合德北方集团军发起进攻,给列宁格勒保卫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罗马尼亚的几个集团军和空军也加入了德南方集团军参战。这就是苏联此举的直接恶果。[18](www.xing528.com)
最后,“东方战线”没有起到抵御纳粹德国侵略的作用。
张玉龙指出,从表面上看,通过扩展西部边界,苏联增加了150~300公里的防御空间。然而,当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突然发起进攻时,苏联西部边境并没有很好的战斗部署,苏军未能进行有效抵抗就被击溃,德军在6天内推进了300~600公里。所谓“东方战线”实际没有起到“防御体系”或“缓冲地带”的作用。[19]萨本仁指出,“东方战线”并未起到巩固苏联西部边界的作用。[20]秦冰也指出:“‘东方战线’作为一条防线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苏联国境虽然向西推移了二三百公里,但却使两个敌手直接接触,使苏德的直接对抗成为可能。同时,新扩充的这一地区民族主义情绪十分强烈,在德国法西斯间谍的挑唆下离心倾向相当严重,加上边界西移后防御工事未及构筑。这不仅无助于西部边防的巩固,对战争的进行也有不利的影响。”[21]
三、毁誉参半
更多的学者对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行动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指出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历史作用的评价,应从苏联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以之后履行这一条约的实际内容为依据,予以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他们既指出了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必要性,又指出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是为形势所迫,是有必要的。萨本仁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风云变幻莫测,国际阶级斗争错综复杂,十分尖锐。处于帝国主义包围形势下的社会主义苏联采取必要的措施,巩固国防以使自己不卷入,至少是推迟卷入这场战争,一旦卷入,也力争立于不败之地,自然是完全必要的。基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险恶,社会主义苏联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同法西斯德国签订这一纸仅是“互不侵犯”的条约是有必要的,无可厚非的。[22]刘承学等人认为,苏联在面临德国法西斯威胁的情况下建立了东方战线,这是苏联“惟一可取的军事战略措施”。苏联利用苏德条约来巩固自己的国防力量,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自己军队扼守的,从波罗的海直到黑海的广阔的缓冲地带,使德国东进时必须从更西几百公里的线上开始,这是有战略意义的。[23]万安中也认为,二战前夕,希特勒德国步步进逼,蠢蠢欲动,到处寻机挑衅。英、法资产阶级心怀不轨,百般纵容,妄图借刀杀人。在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非常时刻,苏联政府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保障,为了巩固国防和准备对付未来必然要发生的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建立一条坚固的防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出兵理由上看,苏联师出无名。万安中指出,尽管苏联史家强调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是支援遭受侵略和为祖国的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拯救同胞的灾难”和“收复失地”,为苏联的安全体系着想等,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其干涉他国的理由。建立战争防线纵然为形势所迫,维护苏联自身的安全亦有必要,但所有这些行动却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作为前提和代价。[24]
其次,从建立“东方战线”的手段上看,苏联执行的是沙文主义政策,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的。萨本仁指出,苏联在采取一系列巩固国防措施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对西邻国家实行了某些社会沙文主义的政策。[25]刘承学等人认为,苏联的“问题主要出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未处理好与有关当事国的领土纠纷,犯了一个时代的错误。”[26]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也指出:苏联违背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以本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别国领土,以武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公然违背了国际法的一般原则。[27]
再次,从影响来看,“东方战线”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①“东方战线”的建立严重败坏了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声誉和形象。万安中指出:“东方战线”的建立“违背了苏联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这与国际关系准则是不相容的,也违背了热爱和平人民的心愿,损害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国形象。”[28]
②建立“东方战线”将西部邻国推到了德国方面,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万安中指出:“苏联同芬兰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苏军的军事力量,暴露了其军事弱点,助长了希特勒德国的侵略野心,同时也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推进了希特勒的怀抱。”[29]萨本仁指出,当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时,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诸国不是直接参加了对苏联的进犯,便是打开通道使德军长驱东进。苏军损失惨重,大片国土迅速沦入敌手,这说明苏联的西部邻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苏联可靠的抗德前哨阵地。[30]
③“东方战线”的建立并没有起到巩固苏联安全的作用,反而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萨本仁指出:历史证明苏联政府用了近两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这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并未真正起到巩固苏联西北边界的作用。[31]尤其重要的是,“东方战线’的最终形成,虽然向西推移了几百公里,但在极短时期内,苏联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以致战争爆发时,苏军线溃人亡,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东方战线”的建立,其最重要的后果莫过于在短期内因战线建造不力,而导致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严重失利。苏联军队建造新的防线,不仅拆除原来的旧国境防线,而且还拆除新的边境上由原来诸小国建立的防线。这样,苏联必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实施这个庞大的计划;而后,苏联军队还必须在新的防线上建筑堡垒,建立大炮阵地,重新安排边防部队的一切设施。[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