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党与民众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政党与民众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政党和民众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不能不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分析,以便于政党调适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且,只要政党的这个功能依然存在,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仍然以这个功能为纽带,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要看到和正确认识政党和民众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它对政党自身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党与民众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三)政党和民众关系的发展趋势

研究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不能不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分析,以便于政党调适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政治生活的历史逻辑上看,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中,人民永远处于主动地位,政党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即政党要适应人民的要求,而不是人民变革自身适应政党。政党由产生之初与民众没有多大关系,到今天走进社会、走向大众,这都是社会民主的要求,是人民自身政治地位上升、政治意识增强、民主制度完善的结果。政党承担的民意输入功能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功能,也就是把民意输入政治系统,转化为政治行为、政治实践的功能,是政党和民众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而且,只要政党的这个功能依然存在,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仍然以这个功能为纽带,紧密地联系起来。

但是,传统的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也面临深刻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从本质上讲是对于政党重要性和作用的销蚀。择其要者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消解政党的功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是对于传统的科层式官僚统治型行政模式的变革。它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和社会、民众三者之间的直接协调;权力运行也不是自上而下的单相度,而是多元互动的,注重公共事务中社会民众与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的直接参与。这种公共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程度,丰富了民主的形式和途径,很大程度上体现和发展了直接民主。这个变化对政党作为间接民主的工具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是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出现销蚀政党的社会民众基础。现代社会出现的数量众多的民间组织,它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党,也不是政府主导的政治性组织,它是社会成员基于一定的经济利益要求和价值认同而成立的。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把政党过去所具有的庞大复杂的利益汇聚、价值综合功能“细化”出来。它虽然不是政党,也未必谋求政权,但其活动可以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达到过去政党所能够达到的目的。因此,非政府组织、非政治性民间利益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从功能上部分地取代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许多过去由政党承担的责任被非政府组织所取代,事实上把政党的一部分民众基础吸引过去,销蚀了政党的社会基础,降低了政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类组织的出现对政党无疑是一个挑战。

三是民主形式的丰富消解政党的作用。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交流的重大发展,使得原来工业社会的民主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突破了原来的一些限制。信息社会条件使得民众的利益要求反映渠道获得了传统社会条件下无法获得的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直接民主,影响和制约着行政权力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情形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党作为民意反映者、代表者的功能。这种影响目前看只是对代议民主制的补充,但从长远来看,是对代议制的挑战。现在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民众对政治冷漠的倾向和对政党兴趣降低的现象,但这种态度的冷漠和兴趣的降低并不是民众对于自身权利关心程度的减弱,恰恰是对于政党代表自己利益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认同程度的降低。这是政党面临的一个深刻挑战。“政党离不开民众,民众也离不开政党”这个曾经的真理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相对性、局限性。

因此,从发展趋势上讲,政党和民众的关系也会日益复杂化。我们要看到和正确认识政党和民众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它对政党自身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要求,从组织结构、活动方式、政治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丰富和创新政党代表民意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这种复杂性并没有完全消解政党的功能作用,从而否认政党存在的意义。不过,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现状看,政党的改革确实是各种类型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改革的核心也是如何处理好政党与民众的关系,以便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