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党正确领导的客观需要。正是根据这种要求,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和领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不懈的探索。
党如何执掌政权,如何处理与政权组织的关系,建立什么样的党政领导体制,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面临的问题。早在井冈山和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区域性红色政权时期,我们党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提出必须加强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抗日战争以后,党在根据地又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政权组织,初步形成了民主政权机构框架。面对险恶的战争环境,为了担当起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职能,我们党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党政军合一的高度集权的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和高度集中的组织运行机制。这种党政合一的权力机构和一元化的领导模式,为党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体现了党对人民武装夺取政权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建国以后,党的地位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执政范围由局部扩大到全国。这种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对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做出新的思考和相应调整。正是意识到这种变化,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针对执政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提出坚持人民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的思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郑重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针对党执政后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及人民内部利益的多重结构,毛泽东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名著,就共产党如何执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尽管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却体现了我们党在建国初期对党的执政经验的科学认识和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www.xing528.com)
然而,从总体上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并没有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由于历史的强大惯性及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党在执政以后仍然沿袭着苏联的领导体制和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模式,导致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等严重弊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五十字建党纲领”,把执政党的性质定位为“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先锋队组织”,把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本途径确立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从而导致执政党功能严重错位,党和国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执政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确立了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实行党政分开、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等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党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应该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以及改革党的领导制度的初步实践,为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更加注重对执政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规律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江泽民在新的探索实践中进一步把目光推向世界,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课题,并围绕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长期执政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揭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把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执政党领导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我们探索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