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党执政活动规律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建立研究

政党执政活动规律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建立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政党的执政活动是有规律的从世界历史上看,政党萌芽于17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直到19世纪早期的英国和中期的美国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纵观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各国政党盛衰沉浮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出,政党政治是有规则的,政党的执政活动是有规律的。竞选成为西方政党谋取国家政权的重要合法手段。

政党执政活动规律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建立研究

(一)政党的执政活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历史上看,政党萌芽于17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直到19世纪早期的英国和中期的美国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9世纪中叶诞生于英国的伦敦。就政党产生的历史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来看,可以这样规定政党的定义: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集团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维护其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组织。它的基本活动是带领本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为夺取政权、掌握政权,改变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制度,或为制定、影响、改变政府政策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政治活动。现代社会,政党、国家、社会密切联系,互相作用,政党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国家政权和社会民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或者说国家是为了确立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而产生的。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民众,又具有超越、凌驾、甚至侵犯社会权利的趋向和可能。这时政党就代表社会民众的利益和意愿,监督、限制、制衡国家权力。“有限政府”理论,就是要求对国家权力给予限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也有弱化国家权威、摆脱国家控制的倾向,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变迁时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又要与国家结合起来,或者通过国家对社会进行整合,维护国家权威。政党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把分散的民众的意志集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政纲、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选举组成政府,使民众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将政府(国家权力是通过政府行使的)的各种决定传达给社会民众。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特别在当今社会,政党活动几乎覆盖了一切政治领域,政党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现象,以至于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都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离开了政党,就谈不到任何政治行动。所以,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政治现象,即长期执政政党的执政危机,有执政的信任危机,有执政的合法性危机,结果使一些执政党丧失了执政地位。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8·19”事件后,由执政党沦为在野党,74年的执政地位一朝丢失。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连续执政45年之久的国大党,1998年丧失政权,也失去第一大党的地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成立以来连续执政71年,2000年7月在大选中败北,失去执政地位。百年老党国民党,也曾在台湾失去了执政地位。这种执政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藏背后的主因是执政规律在起作用。纵观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各国政党盛衰沉浮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出,政党政治是有规则的,政党的执政活动是有规律的。

1.西方的反映政党活动规律的政党制度,维护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逐步产生了代议制,形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三者互相制衡。在这种议会民主基础上产生的政党,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有机构成部分。西方政党运用选举手段来影响或支配国家权力,为本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合法地取得政权,都必须走竞选这条路。竞选成为西方政党谋取国家政权的重要合法手段。政党的活动遵循法制化原则,以宪政法律来规范政治生活,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政党在竞选成功取得执政权之后,要依法行政,其行为受到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反对党的监督制约。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外,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舆论(媒介民主)既为政党竞选活动提供广泛、快捷的有利条件,是政党接触民众、宣传政纲、扩大影响、展现形象的有效手段,又代表民意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发挥着监督作用,成为民众表达意志、参与政治的工具。在资产阶级政党产生以后,议会、政党、分权、法制和舆论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合力,使不同阶级、阶层以及政党间的利益竞争在共同认可的社会政治基本制度和意识形态基本价值的前提下进行,从而避免了不规则竞争带来的种种混乱和无序状态,防止了专断独裁和权力的滥用,保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稳定。这就是政治规则,谁违反了它,就会受到惩处,甚至丢掉执政地位。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就违反了政党政治活动规则,尼克松因此而被迫辞掉总统职位。还如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出现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关于机器计票与人工计票的争执,最后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九个大法官裁决的。可见,专制独裁、破坏法制的现象,在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很少出现。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www.xing528.com)

2.苏共败亡缘于无视和违背执政规律。

斯大林时代起,苏联形成了极权主义的国家政治体制,其表现在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党组织国家机器化,国家政权机关形同虚设,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权,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更是没有参政议政权;在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党群关系疏远,干群关系紧张,党内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猖獗,党政官员追求和享有特权利益,党内形成了脱离群众的官僚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干部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官员把权力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在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上,党权大于法律,人治大于法治,以言代法,以言废法,党的领导者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在党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自治空间窄小,社会自主性不强,民众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执政党利用国家权力简单地、强制地、甚至粗暴地压服社会。这种长期违背政治运作规则和无视执政规律的政党,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政治认同,动摇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危难之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丧失了执政地位,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苏联剧变的事实昭示我们:任何一个共产党,不管执政时期多长,执政绩效多好,历史上多么强大,如果长期无视政治规则,违背执政规律,必定会丧失执政地位。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共产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树立政治权威,加强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从而保证了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正确发展方向,保证了国家政权协调一致和自我完善。根据近现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由多党派、多联盟共同推进民主革命的实际,以及各政党的性质、地位、力量、优势状况,我国形成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种政党制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内涵,改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职能。它既可以避免一党专制、缺少监督造成的种种弊端,也可以避免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具有很大的优点和突出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的具有强大控制力的主导意识形态,并且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和社会化,从而为高效的社会整合和利益聚合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基础。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以强有力的宣传、鼓动,来唤起公众的政治热情,使他们认同和支持党的主张,进而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总之,树立政治权威、执掌国家政权、多党政治协商、团结带领人民、引导整合社会、群众政治动员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重要内容。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抵御风险、驾驭社会、发挥执政功能、实现执政目标、巩固执政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执政经验虽说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甚至留有历史陈旧落后的痕迹,但其至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对研究和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