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地引领和整合其他意识形态,才能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1.努力营造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社会环境。
全党同志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冲破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等错误倾向的束缚,大胆研究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www.xing528.com)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着眼新的任务,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加强重大理论和重大实际问题研究,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是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还是重大实际问题研究,都要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反映实践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
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两大目标,是衡量工程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要自始至终树立精品意识,力求使工程的各项成果都符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理论需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骨干,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加强理论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学业精、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着力培养一批立足学术前沿、年富力强、有很强开拓精神和带动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逐步形成一支实力强大、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理论研究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