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探索:从三个代表到党的建设研究

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探索:从三个代表到党的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先进文化方向的正确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奋勇的进攻。

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探索:从三个代表到党的建设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执政前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正确选择,执政后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初步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1.执政前对先进文化方向的正确选择。

(1)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先进文化方向的正确选择。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无数志士仁人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开始了艰难的文化选择。林则徐魏源等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们,积极倡导“务实图强”、“师夷制夷”的经世致用之学,开了选择“新学”、“西学”的先河。有的人对中国文化采取了极端主义彻底否定的态度。如胡适要求死心塌地学习西方,陈独秀则认为,要冲决封建网罗,“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信仰。”[6]与全盘西化者有所不同的是,孙中山等人试图“融中西文化于一炉”,主张建立一个既区别封建主义,又不同于而且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王国。从中西文化由隔阂到力图融合的角度讲,这自然有其合理成分。但是,“洋务运动”的流产,维新运动的夭折,辛亥革命的失败,乃至“五四”时期各种主义和救国方案的无效,都有力地警示人们,对资产阶级文化的选择是没有出路的。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步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列主义,使其逐渐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不同的先进分子殊途同归的事实证明,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走马列主义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先进分子必然的文化选择和政治选择。随着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先进性,它在俄国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加之中国社会产生出强烈的需要,决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主动选择了马列主义。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核心,构成了“五四”以后开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区别于旧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标志之一。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应当完结了。”[7]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从文化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文明土壤上产生出来的思想成果,其思维模式、理论样式都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这些形式和特点与中国文化及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是有差异的。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面临把选定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大问题。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由于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经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惨痛的教训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渴求选择到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从而使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和血脉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越来越为中国共产党人所认可,并最终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是由其真理性决定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科学原理,发扬了它的科学精神,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新的理论创造,没有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上,而是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并使之理论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的新结论、新观点。

(3)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

有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觉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这种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压迫和文化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尊严。它带有中华民族的特点,同时又注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这种文化又是科学的,它坚决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唯心主义,主张实事求是,主张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这种文化还是大众的,它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少数“文化人”的狭小圈子里,要把文化的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样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www.xing528.com)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文化展开了奋勇的进攻。它打破了奴役人民大众的数千年的封建文化,荡涤着千年沉淀的精神污垢,清理了数千年积累的文化遗产

2.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

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化建设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提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人民,提高全国人民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出为人民服务是新中国文艺运动的指针和方向。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人民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汲取中外文化精华,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提出党的教育方针,“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经济建设高潮迅速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也随之而起。文化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得到恢复或筹建,苏联东欧及西方古典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被大量引进,古代文化艺术遗产得以整理并重新推出,文学艺术的创作热情非常高涨,农村群众性扫盲运动如火如荼。人们思想极大地解放,理论界、学术界、文化界的空气活跃,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局面,艺术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是,党在1957年以后的20年间,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缺乏正确分析,对国内外的某些突发事件做出了错误反映,发生了“左”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也表现在文化领域,特别是对文化生力军——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打击,消极影响更为深远。“文化大革命”走到了否定文化的反面,以至最终酿成了全局性悲剧。这一错误说明,在实践上违背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时,便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结果不仅要影响文化本身,还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探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此前,中国思想界爆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路线,接着,党开始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这在文化上意味着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及党在50年代确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回归,使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过去所没有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克服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关系;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上升,人文社会科学开始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按自己的学科要求发展;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得到尊重,主题、题材、风格、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但是,在这个历史大转折的特定时期,文化方面某些不良倾向有所表现。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及时向全党提出了警示,批评了“一手硬、一手软”,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倾向。他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8]应该说,这一思想的文化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对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极端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系统地总结了文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比如,明确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的原则;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长期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出了完整的概括,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此基础上,党又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范畴,这表明党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作出了精辟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灵魂,这与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内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凸显了党领导下的先进文化事业最本质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