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提高党的兴国为民本领
执政理念就是执政党对执政目标和执政价值的理性认识。任何政党都有自己执政的目标设定和价值追求。兴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目标指向;为民,是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国家兴衰、民心向背,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决定党的执政成败。因此,共产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一点,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抓住了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根本。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离不开发展;实现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通过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靠的是发展。因此,以富民强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就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断,把发展与执政、兴国与领导联系起来,突出了发展、兴国在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内容,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就要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集中精力解决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发展,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总量才能增加,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社会才能全面进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生产力尤其重要和紧迫。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跃式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体制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生活的实际中,仍然存在着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且效率低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权制度不清晰,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分配关系混乱,分配矛盾突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诱发部门利益集团化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体制性障碍不革除,就会制约物质财富的增长,压缩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www.xing528.com)
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作出的执政承诺。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其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必然会垮台。“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把“执政”与“为民”联系起来,突出了为民在执政功能和执政资格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为民利民兴、扰民害民亡的政权、政党盛衰沉浮的规律。我们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决定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在于人民,执政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只有做到执政为民,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执政为民,要注意人民利益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人民利益的全面性,是指人民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主要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人民利益的全面性,要求我们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利益需要。人民利益的整体性,是指人民利益是由不同阶级、阶层、群体的利益构成,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利益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协调和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时,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分配的着力点放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上,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充分享受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执政为民,要正确对待权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只是代表人民在行使权力,因此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坚决反对把权力当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执政为民,要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实现。主要是制定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和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权力的监督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