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的先进性决定党的历史作用和领导地位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地位作用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历史表明,中国的革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路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谁能领导人民完成这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谁能够有资格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呢?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反抗阶级压迫,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和波澜壮阔的斗争。1851年开始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历时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但最后还是被封建统治者联合帝国主义势力镇压下去了。事实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这是由其阶级局限性决定的: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产力,他们在斗争中至多提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反映小农意识的平均主义口号,而不可能制定出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革命纲领。所以,农民起义往往失败,即使胜利,建立的仍然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的农民阶级如此,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能否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呢?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幻想不经过彻底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情况下,自上而下地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然而,即使这样的改革也为封建势力所不允许,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西太后的镇压下失败了,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后来革命果实又被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利益的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对于革命的敌人有相当大的妥协性,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勇气。正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寻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解决了诸如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革命的动力、革命的主要形式、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中国革命面临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www.xing528.com)
我们党长期的历史经验表明,党之所以能够在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和竞争中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成为执政党,并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先进性的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
总之,只有坚持党的先进性,党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领导作用。如果放弃和改变党的这一性质,就会损害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导致党的衰亡,丧失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取得的国家政权。苏联共产党就是这种悲剧的典型例子。20世纪60年代,苏共二十二大公然背叛了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炮制了“全民党”(“由于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由于苏维埃社会一致性的加强,工人阶级的共产党已经由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了全体人民的党”)的观点,否定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而使苏共开始走向衰亡。1990年2月,苏共中央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草案,宣布把党“革新”为“志同道合的共产党员的自愿联盟。”从此,苏共走向衰败。1991年“8·19”事件后,苏联解体了,苏共丧失了执政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背弃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而把党建设好的首要的根本问题、永恒的主题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