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建新架构:论三个代表思想与党建研究

党建新架构:论三个代表思想与党建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机制建设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架构的灵魂从机制论的角度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构架的灵魂。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灵魂。机制建设论需要研究和解决三个主要问题:1.要研究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素。共产党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就要把工人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并依靠法律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秩序,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

党建新架构:论三个代表思想与党建研究

(三)机制建设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架构的灵魂

从机制论的角度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构架的灵魂。把机制论(党的执政规律理论)引入党建理论体系,是因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提高要建立在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把握上,党的执政地位的完全巩固要建立在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运用上。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机制建设(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建立体现党的执政规律的执政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权力运行的程序,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灵魂。

机制建设论需要研究和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要研究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素。

执政,作为执掌、控制和运作国家政权的政治实践活动,是由若干执政要素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基本执政要素是形成和发生现实执政行为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执政主体、执政客体和执政环境三要素。除上述“三要素”外,还有执政理念、执政价值、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绩效等要素,也参与或影响执政活动过程。执政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执政活动得以展开和实现。

2.要研究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执政规律,就是执政诸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指执政活动过程中共产党与国家、社会、公民之间发生的既协调又矛盾的本质联系。这一规律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在执政活动过程中,就执政主体(共产党)和执政客体(国家政权)在一定的执政环境(有国际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中的相互关系而言,执政主体在直接表现出来的形式关系上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执政客体在最终表现出来的本质关系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当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符合执政客体的需要时,执政主体就能得到执政客体的信赖而巩固执政地位;当执政主体不顾客体的需要,愚弄藐视客体,得国家之权而自己私之,就会因失去社会和民众的信任而产生执政危机,甚至丧失执政地位。很显然,执政规律与执政成败直接相关,是从根本上决定执政前途的客观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执政行为活动中执政诸要素之间的本质关系,它具有政党政治活动规则的一些共性,但又由于它的性质、宗旨、执政本质、执政理念与其他政党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3.要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运用。

(1)执政党与国家政权处于不平衡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动态关系之中,要理顺党和国家政权的法理关系,优化配置党和国家的权力构架,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执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协调、目标统一、利益一致,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和政治实体,在地位上、职能作用上、政治资源的占有上处于不平衡的相互关联中,发生着不平等的交流互动。党在国家政权中居于主导地位,党与国家政权是一种政治领导关系,党掌握国家政权,指引国家政治生活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党是政治组织,国家是权力组织,党与国家政权机关没有组织形式上的领导隶属关系,党不能代替民主或国家,也不能置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因此,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要实现由党的形式向国家形式转变,由党直接执政转变为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行间接执政。

(2)执政党与人民群众是互相依赖的关系,要坚持立党为公理念和执政为民宗旨,始终掌握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主动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走在人民和工人阶级群众的前列,是它们的向导,共产党要领导、组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又以人民群众为执政基础,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价值取向。民心向背决定共产党执政成败。共产党执政就要执“三个代表”之政。共产党执政行为目标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就顺应时代潮流,为人民所拥护;如果违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则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就有“覆舟”之险。因此,要建立人民授权机制,保证权为民所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掌握执政的本质和主动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升华。

(3)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是共同合作、互相监督的友党关系,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功能,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合理构建和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是执政规律的一般要求。根据近现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由多党派、多联盟共同推进民主革命的实际,以及各政党的性质、地位、力量、优势状况,我国形成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内涵,改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职能。实行这样一种政党制度,既可以避免一党专制、缺少监督造成的种种弊端,也可以避免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共产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特别是通过具体制度和具体途径保证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4)执政党与法律呈正向关系,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方式,不断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应有各种中介环节,法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共产党在闹革命时,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包括破坏维护旧世界秩序的法律,共产党与法律的关系是反向的、对立的。共产党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就要把工人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并依靠法律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秩序,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这时,共产党与法律的关系就是正向的、统一的。与此同时,党也把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之下,不具有凌驾在法律之上的特权。否则,就会破坏国家的宪政法律关系,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秩序必然紊乱,最终危及共产党自身的执政地位。因此,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行为遵循“法无禁止皆自由”的规则,而党的执政行为遵循“法无授权皆无权”的规则,党的执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朝着法治化的方向前进。(www.xing528.com)

我们认为,这样设计和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是适应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任务需要的,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体现了党的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逻辑关系的统一。

【注释】

[1]王长江:《站在时代高度思考执政党建设问题》,2002年5月27日《学习时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页。

[3]《列宁选集》第3卷,第509页。

[4]《列宁选集》第4卷,第423、624页。

[5]《列宁选集》第4卷,第423、624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9页。

[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146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146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