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的研究开始之前,哲学上对于什么是记忆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兴趣由来已久。Neath和Surprenant(2003)指出,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提到过记忆,把它比作一间鸟舍或一块可以产生印象的蜡版。整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又产生了其他一系列关于记忆的类比,有人将其比作洞穴、空的柜子或是需要锻炼的身体等,不一而足。
20世纪50年代,记忆又被比作电话系统,之后又被比作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主导认知心理学记忆研究的理论取向是按照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对记忆的种类进行划分。
这一 记忆的多系统模型(modal model of memory)假设,对于不同的记忆而言,信息是以不同的方式获取、加工和贮存的(Atkinso & Shiffrin,1968;Waugh& Norman,1965)。非常迅速且未被注意的信息只是短暂地保留在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中,被注意的信息则保存在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中20~30秒。(STM的同义语包括初级记忆和短时存储或STS。)需要长时间保存的信息(例如正确拼写明天要测验的单词,或你4年级老师的名字)被转移到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中,有时也称二级记忆或长时存储(LTS),我们将从这个隐喻入手,对记忆心理学研究进行回顾,主要是因为它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对其他大部分记忆发现所具有的解释能力。
许多经验上的发现似乎支持不同记忆系统的观点。一个著名的发现来自自由回忆实验,如图5-1a显示的那样,让被试记住一系列呈现的单词,并要求他们以任意顺序回忆这些词。接着,实验者利用所有被试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个单词被回忆起来的可能性,它是单词在初始词表中序列位置的函数。在本书的例子中,table所处的序列位置为1,因为它是词表中的第一个词;candle的序列位置是2,依此类推。图5-1b显示的是理想化的典型结果(Murdock,1962)。
图5-1 序列位置曲线实验的单词表(图5-1a);典型的结果(图5-1b)
可以看出,曲线的两端比中间高,这表明相对位于词表中部的单词而言,人们更容易回忆起词表开头和结尾处的单词。这就是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位于单词表开头部分的词回忆效果较好,这称为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而位于单词表结尾处的回忆成绩出色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如何解释这两种效应呢?当被试第一次开始实验时,通常会像下面这样默读给自己听:
实验者(按固定的速率读词表):Table
被试(对自己):Table-table-table-table
实验者:Candle(www.xing528.com)
被试(略快):Table-candle-table-candle
实验者:Maple
被试(很快):Table-candle-maple-table-candle
实验者:Subway
被试(放弃从最初的单词开始复述):Subway
之后我们将看到,被试对词项的重复,或称复述(rehearsal),被认为是有助于词项进入长时存储的加工。事实上,如果实验者读词表的速度够快,能防止被试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述的话,尽管近因效应依然存在,但首因效应将随之消失(Murdock,1962)。
一般认为近因效应是被试运用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二者之一的结果。被试经常报告说他们仍然“多少”能听到最后几个单词,因此他们往往很快地首先报告这些单词。如果实验者阻止他们立刻报告,让他们先做一个无关的计数任务的话,近因效应(但不是首因效应)便会消失(Postman & Phillips,1965)。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能各自独立地受外界影响,意味着它们反映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记忆。此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第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其运作方式与其他两种记忆系统不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外界进入的信息首先要通过这个快速衰竭的储存系统。如果加以注意,信息便会接着进入短时记忆(STM)。若要保存超过一两分钟,信息就必须被再次转移,这次将进入的是长时记忆(LTM)。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记忆的前两种假设形式,首先考察感觉记忆,然后是短时记忆。在回顾多系统模型及其包含的假定和解释后,我们将关注一个来自心理学家Allen Baddeley的新提法,称为工作记忆。接着,我们会重拾第4章就已开始的讨论,将关注转向最近提出的有关执行加工的存在和重要性内容上,该加工过程控制并指引着其他认知过程的运行。在本章最后,我们将回顾神经心理学有关记忆材料实际上都是主动地进行加工的证据。我们将在第6章再来讨论记忆的长时存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