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注意近来的一个研究领域关注于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现象(Bressan & Pizzighello,2008;Rensink,2002;Simons & Ambinder,2005;Simons,Nevarez & Boot,2005)。这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不加以注意,就会对眼前的刺激或者刺激内部发生的明显变化毫无察觉。
Mack(2003)给出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注意盲视的例子:
想象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试图在繁忙的跑道上降落。他的注意力集中于面前的控制台,紧紧盯着挡风玻璃上的航速表以确保飞机没有失速,但是他完全没有察觉到跑道上正有另一架飞机挡在他的路线上(p.180)!
你可能对此现象是否真的会发生持怀疑态度。毕竟,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对于放在眼前的物品怎么会视而不见呢?或许我们可以从Neisser和Becklen(1975)之前的一个实验描述中找到答案——被试无法“看到”一个出乎意料的事件。同样,一个更为戏剧(也很幽默)的证据可以从Daniel Simons实验室中找到,他使用了更为复杂的视频技术来重复Neisser和Becklen的研究。Simons的研究生Christopher Chabris协同他一起进行了这项研究,并且将其过程记录在他最近的一本书中,供一般读者阅读(Chabris & Simons,2010)。
图4-4描绘了4个实验情境(每位被试都被分配到其中一个实验情境中)。在Neisser和Becklen(1975)的研究中,要求被试跟踪白队或者黑队的情况,同时对传球次数进行计数(低难度组),或者数出击地传球和空中传球的次数分别是多少(高难度组)。
在这个一分多钟的视频呈现中,出现了一件非预期事件:
在视频放到44~48秒之后,两个非预期事件会出现其中之一:在“撑伞的女人”条件下,一个身材高挑的女性撑着一把打开的伞从摄像机的左边走到右边。演员和非预期事件都是根据Neisser和他的同事所使用的刺激而设计的;在“大猩猩”条件下,一个身材矮小的女性穿着一套大猩猩的行头同样从画面的左侧走到另一侧。无论在哪一个条件下,这样的非预期事件都持续5秒钟,而其他演员则始终不停地在传球(Simons & Chabris,1999,p.1066)。
图4-4 这些图片是从向被试播放的录像带中截取的
“透明条件组”(上两幅图片)是将三个独立的影片事件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叠加起来的。“不透明组”(下两幅图片)是由7位演员完成的连续动作序列。这张图展示了每种条件下中途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全长为75秒长的影片中占据了5秒的时间。
在看了整个视频后,被试首先被要求写下他们计数的答案,然后还需要描述视频中看到的任何不寻常的事件。而且提问会越来越明确,从一开始提问“当你在计数时,你是否注意到视频中有不同寻常的事件发生”到最后“你是否看到大猩猩(或者一个撑着伞的女士)从画面中走过”。
结果显示,46%的被试没有注意到那位女士或大猩猩,只有44%的被试报告说他们看到过大猩猩,被要求关注黑队实验组的这一数字要明显高于关注白队的实验组,可能是由于在视觉特征上,黑色大猩猩与黑队队服更为相似(参见表4-1中的完整结果数据)。Simons和Chabris(1999)认为这些非预期事件的确有可能会被忽视。可能的原因是,我们仅会觉察所关注的事件,尤其是那些非预期事件同我们所要投入关注的事件并不相似,或者是我们需要将关注高度集中于其他事情上时,就会忽略非预期事件。(www.xing528.com)
表4-1 每一种条件下被试注意到非预期事件的百分比
每一行对应四种视频呈现中的一种。列按照监控任务及关注的队(白或黑)进行分组。在简单任务中,被试要对所关注队伍的传球总数进行计数。在困难任务条件下,被试要同时保持对所关注队伍空中传球和击地传球次数的分别计数。
最初的这一发现已被许多不同的刺激材料所验证(e.g.,Bressan & Pizzighello,2008;Chabris & Simons,2010;Chabris,Weinberger,Fontaine & Simons,2011;Graham & Burke,2011;Hyman,Boss,Wise,McKenzie & Caggiano,2010;Simons,2010;Simons & Jensen,2009)。你可能怀疑这一现象会不会只发生在电影或视频中?那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由Simons和Levin(1998)开展的研究,他们描述了如下的一个情境:(这个研究的描述请看图4-5)。
图4-5 Simons和Levin(1998)研究视频中被试行为的截图
资料来源:Simons, D. J., & Levin, D. T. (1998).Failure to detect changes topeople during a real-world interaction.Psychonomic Bulletin andReview, 5, Fig.1, p. 646. Copyright©1998, Psychonomic Society,Inc.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想象一个人走过来向你问路。你好心相助,并开始给他指路。在你说话时,两个人冒失地打断了你们,竟然扛着一扇门从你们之间穿过。显然你应该注意到与你说话的那个人已经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Simons & Levin,1997,p.266)。
但事实上,只有差不多50%的“被试”真的注意到了那个问路的人被另外一个人替换了(这个替换过程是这样发生的,第二位“询问者”抬着门的后一半走到第一位“询问者”与被试之间,然后两人互换位置,并用袖珍照相机拍摄的片段为证)。即使这两个询问者的身高、体型不同,声音、发型和衣着完全不同(参看最后一帧照片),被试仍然没有察觉出异样。
有趣的是,学生被试比年长的被试更有可能察觉到不同(这个研究在康奈尔大学的校园中进行)。但是当两位问路人穿上建筑工人的服装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察觉到差别。Simons和Levin(1997)推测被试在对问路人身份(包括年龄和职业)进行编码时只是择其概要。也就是说,一旦学生判断这个人是一位工人,那么就会忽略这个人到底长啥样。情况相反的是,如果问路人看上去更像学生的话,他们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在其身上。
研究者同样也考察了他们是否能够推测出哪一类人容易或者不易被非注意盲视所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一致。Simons和Chabris(2010)认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在注意或其他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影响非注意盲视。Simons和Jensen(2009)通过实验为上述结论提供了论据。不过有趣的是,Graham和Burke(2011)报告说,年龄较大的人身上似乎更容易发生此现象。Hannon和Richards(2010)报告说,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人意味着更易受到非注意盲视的影响,这个结果我们在本章开始时也曾在Wood和Cowan(1995)的研究中也提到过。Seegmiller,Watson和Strayer(2011)发布了类似的发现,并推测使得人们能够觉察到“人群中的大猩猩”存在,是注意控制的作用,这属于工作记忆的部分,我们将在第5章中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