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在心理学导论课上学过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术语。俄国心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在先,其他心理学家如爱德华·桑代克在其后,运用这些条件反射机制,并严格借助可观察的刺激和反应来解释心理学现象。
在美国,行为主义(behaviorism)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学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主导着心理学界。许多人将之看作机能主义的一个分支(Amsel,1989)。行为主义的一则普遍信条就是将任何不可观测的、主观的心理状态(如意识),以及不可观察的、主观的心理过程(如预期、相信、理解、记忆、希望、决策和知觉等)通通排除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应当是对行为的科学研究。
行为主义者拒绝诸如内省这样的研究方法,因为它根本无法接受检验。在191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约翰·华生(John Watson)最直接地表述了他所认为的心理学应该是什么和不应该是什么:
心理学在行为主义者看来是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内省法不是构成其方法的基础部分,通过内省法获得的资料数据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为它依据的是主体意愿,听任被试用意识的东西来解释说明。行为主义者致力于获取动物反应的单一格式,认为人与牲畜之间并不存在一条分界线。人的行为,不管有多么精致和复杂,也只不过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整个研究视野中的一隅而已(p.158)。
为什么行为主义的学者会如此不屑于用内省法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显而易见的主观特性,以及它不能解决理论上的分歧和争议。假设给两位观察者呈现同样的刺激,一位报告是“绿色”,而另一位却报告是“黄绿”,那么到底谁正确呢?是其中的一人错误地表征或错误地解释了自身的经验?如果没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如色盲)可以解释他们各自不同的报告结果的话,科学家就只有无休止地争论了。尽管铁钦纳将参与其研究的人员限定为经过训练、懂得如何“恰当”内省的研究生,然而,此方法所产生的问题甚至比它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这种推理是循环的:我们怎么能知道某种特殊的感觉就是构成认知的一个真正元素呢?因为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这样报告。那我们又怎么能知道观察者是受过训练的呢?因为他们始终如一地报告某种感觉而不是其他的感觉是意识的真正基本要素。(www.xing528.com)
华生事实上认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还原为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而诸如“意象”和“思考”之类,在他看来都是低水平的腺体和小肌肉活动造成的结果。在他的第一本教科书中,华生引用证据显示,当人们报告称其在“思考”时,舌头与喉部的肌肉确实在轻微地蠕动。思维在华生看来只不过是这些肌肉的运动而已(Fancher,1979)。
华生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摒弃使用所有的内部“心理语言”)大部分是负面的,他认为科学地研究内部心理现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然而华生及其追随者的所为,也激励了心理学家思考超越主观内省的其他测量和研究方法,促使后来的心理学家建立更为严谨也更经得起推敲检验的假设和理论,以及更为严格的研究范式。
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84),在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表征的议题时,采取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斯金纳认为,不能因为意象、感觉和思维这些“属于心理方面的”实体难以研究,就将它们排斥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他相信意象、思维之类的存在,并且同意它们作为研究的对象,但在对待这些心理事件时应采取与对待行为事件和活动根本不同的方法。他尤其反对假设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即对信息的内部描绘)的存在,而认为心理表征是对外部刺激的内部拷贝。斯金纳认为意象和思维其实与用言语来标志某种身体内部的过程无异。即使心理事件是真实存在且是不同的一种实体形式,斯金纳也认为它们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他认为对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机能性的分析,就能很好地避免研究心理事件时所遇到的众所周知的难题(Hergenhahn,1986)。
其他的行为主义者相对则更接受心理表征的思想。比如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Tolman)认为,即使是老鼠也会有一些目标和期望。如他所解释的,当一只老鼠学走迷宫时,就必然会以获得食物为目标,而且必然会获得迷宫的内部表征——某种认知地图或其他在“头脑”中描述迷宫的方法,使其可以在迷宫的尽头定位食物。托尔曼的工作着重于展示动物同时具备期望和指引其行为的内部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