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巧。有些地方叫接巧,迎巧的时间各乡镇并不一致,有些在六月三十日晚,有些在七月初一上午。迎巧时,姑娘们盛妆列队,一位姑娘手捧香盘走在队伍前面,其他姑娘各持燃香一支,双手合拢于胸前紧跟其后,缓步来到坐巧人家附近的河边或十字路口,朝喜神方向跪拜祭祀后等待巧娘娘的到来。当看到几个姑娘抬着巧娘娘走来时,迎巧的姑娘边舞齐唱迎巧歌之一: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
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
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
……
唱毕,燃放鞭炮,队伍往坐巧人家走去,边走边唱迎巧歌之二: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
一炷香,两炷香,我把巧娘娘迎进庄。
一根线,两根线,我把巧娘娘迎进院。
……
当人们把巧娘娘像安放在坐巧人家堂屋供桌上之后,就给供桌上摆放祭器和供果。一般有香炉一个,香桶、蜡台各一对,另有水果、糕点和各种花样的面制或油炸食品。接下来就是焚香叩拜,唱迎巧歌之三: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
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天天给我教茶饭。
巧娘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
……
唱完,迎巧仪式结束。
2.祭巧。在整个乞巧活动中,要进行两次个人祭巧和一次集体祭巧。个人祭巧,一次在七月初一上午,一次在七月初六上午或初七上午,由各乞巧点自己确定,第一次上供的是祭品,第二次上供是巧芽。个人祭巧大都单独行动,也有两三人相约而行的。集体祭巧俗称“转饭”,在初七之夜“照瓣卜巧”仪式前举行。转饭就是把姑娘们共同亲手烹制的“巧饭”或糕点,通过姑娘们的转送,上供给巧娘娘,期间要唱转饭歌:
大姐娃转饭把香插,二姐娃转饭点黄蜡。
三姐娃转饭三作揖,四姐娃转饭烧表纸。
五姐娃转饭点心甜,六姐娃转饭仙桃圆。
……
3.唱巧。在这七天八夜里,最大量、最基本的活动就是唱巧,就是所有参加乞巧的姑娘们(现在还有不少中老年妇女)聚集在坐巧人家,从白天到深夜按一定程序载歌载舞,表达夙愿,抒发情感,展现才艺。她们所唱的曲调,主要有两句调、三句调和数板调三种。两句调和三句调比较自由流畅,不管歌词有多长,总是两句或三句为一节,最后用“巧娘娘,驾云来(想你着),我把巧娘娘请下凡”这个副歌作为结束。数板调则按照唱巧时双脚跳跃的节拍,像说快板一样将歌词快速说出来,气氛热烈欢快。唱巧时的舞蹈动作和队形主要有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和扭摆行进式四种类型。
4.跳麻姐姐。 “麻姐姐”是对民间传说中麻姑的俗称,这项活动实际上是古代巫术的遗风。首先,确定一位“麻姐姐”,确定的办法有三:或梦见过自己跳麻姐姐,或认为自己当年有厄运,或公选。其次,请一位有经验的中年妇女主持、指导该仪式。第三,选择两个陪跳姑娘。仪式开始后,“麻姐姐”和两个陪跳姑娘跳,其他姑娘唱《麻姐姐歌》,一直跳到“麻姐姐被神灵附体”。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多数村庄已不再进行这项活动。
5.祈神迎水。七月初七早晨,各乞巧点都要在传统习俗规定的泉、井边举行祈神迎水仪式,一个姑娘们手捧香盘走在前面,其余姑娘各提水瓶(或水罐)随行。到了泉边或井边,举行祈神仪式,唱迎水歌:
水神爷面前摆香案,迎上神水照花瓣。
水神爷出了南天门,你把神水赐两瓶。
……
唱毕,燃放鞭炮,把献给水神的巧芽折成小段撒入泉、井中,汲水的姑娘则将所携的水罐打满,拎着水罐回到坐巧人家。
6.相互拜巧。在祈神迎水仪式结束后,各村乞巧点之间进行相互拜巧活动。
7.巧饭会餐。这项活动俗称“吃巧饭”,一般是初七的晚饭。传说,吃了巧娘娘“恩赐”的这顿饭,一年内能消灾免病,大吉大利,或提供面粉,或提供油、盐、酱、醋、蔬菜,各家各户都很积极,至于锅、碗、瓢、盆之类都是姑娘自带。其实,这顿晚饭是参加拜巧的姑娘们合伙做的大锅臊子面或烩面片。
8.照瓣卜巧。在七月七日晚9时举行,是一种集体卜巧仪式,就是将巧芽掐断投入清水碗中,从其投影来占卜自己的巧拙,当地俗称“照花瓣”。期间,也要唱《照花瓣歌》:
我给巧娘娘点黄蜡,巧娘娘你把善心发。(www.xing528.com)
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许心愿。
巧了赐个花瓣儿,不巧了给个烂扇儿。
巧了赐个扎花针,不巧了给个钉匣钉。
巧了赐个扎花线,不巧了给个背篼襻。
巧了赐个铰花剪,不巧了给个挑(剜)草铲。
巧了赐个擀面杖,不巧了给个吆猪棒。
巧了赐个切肉刀,不巧了给个朽心桃。
巧了赐个写字笔,不巧了给个没毛鸡。
巧了赐个磨墨砚,不巧了给个提水罐。
巧娘娘给我赐吉祥,我给巧娘娘烧长香。
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了心愿!
9.送巧。在初七深夜12时进行。当主持者宣布送巧仪式开始时,姑娘们怀着惜别的心情在供桌旁先唱《送巧歌》之一:
白手巾绣的牡丹花,巧娘娘走家(要走了)我咋家(怎么办呢)?
有心把巧娘娘留一天,害怕桥拆了没渡船。
有心把巧娘娘留两天,害怕走迟了天门关。
……
歌毕,主持者率众祭祀。礼毕后,姑娘们唱《送巧歌》之二:
巧娘娘穿的神仙衣,巧娘娘走家我送你。
巧娘娘影子出了门,巧娘娘先行我后行。
巧娘娘影子出了院,我送巧娘娘心里乱。
……
歌舞过程中,两位大龄姑娘把巧娘娘的纸扎像从供桌上捧起缓步走出堂屋,姑娘们手持燃香紧随其后向送巧点走去。到了后,将巧娘娘纸扎像放在河畔,姑娘们面对她排列成队唱《送巧歌》之三:
烧的长香点的蜡,野鹊哥哥把桥搭。
野鹊哥,野鹊哥,你把巧娘娘送过河。
驾的云,打黄伞,你把巧娘娘送上天。
……
此时,姑娘们把早已准备好的五彩丝线或红头绳解下,续接成一条长绳由两个姑娘各持一端,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或同一侧同时松手,使其随河水漂流而去,这叫“手绊搭桥”,以此象征鹊桥。主持人点燃巧娘娘的纸扎像,姑娘们唱《送巧歌》之四:
白手巾绣的是水仙,一股子青烟上了天。
白手巾绣的一枝兰,再也见不上巧娘娘面。
白手巾绣的竹叶梅,巧娘娘一年来一回。
……
纸扎像焚烧完,姑娘们则结伴回家,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也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