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智力玩具。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明代时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是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逐渐为拼图板玩具。
七巧板从宋朝的燕几图,到明朝的蝶翅几,再到清初至现代的七巧板,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七巧板最初的面目是“燕几图”,燕几就是招呼客人用宴的案几,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士黄伯思,他先设计了六件长方形案几,宴会时视宾客多寡适当调整位置,随后又增加一件小几,七件案几全拼在一起,会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分开组合可变化无穷,已和现代七巧板相差无几了。明代时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分开后则可拼成一百多种图形。现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与“蝶翅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的。现在的七巧板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2.九连环(www.xing528.com)
九连环是流传于山西民间的一种智力玩具之一,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九连环既练脑又练手,对于开发人的逻辑思维及活动手指筋骨大有好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工作的专注精神和耐心,老少都可玩。
九连环形式多样,规格不一。九连环用金属丝制成圆形小环九枚,九环相连,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剑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环均以铜杆与之相接。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联贯于铜圈上,或经过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得法者需经过约81次才能将相连的九个环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将九个环全部解下。此外,还可套成花篮、绣球、宫灯等状。
九连环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西汉才女,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连环:“……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怀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宋朝以后,九连环广为流传。明清时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欢它,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比如《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描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