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素有“科学之王”的美誉。中华民族以非凡的智慧,在很早以前就创造了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研究成果。
1.十进制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最大的贡献,首推十进制。徐岳的《数学记遗》载“黄帝为法,数有十等”。 《尚书》中有“亿兆”、“兆民”之文,商代甲骨文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记数,足见我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使用了十进制。欧洲使用的是罗马累计法,古巴比伦使用的是六十进位法,玛雅人采用的是二十进位法,都不如中国十进位方便。印度到公元6世纪末才开始使用十进制,而且还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2]
2.民间流传着许多算术题,如:
(1)100个人吃100个馒头,其中大人每人吃3个,小孩每3人吃1个。大人、小孩各多少个?
(2)100条鱼共100斤,其中大鱼每条10斤,中鱼每条1斤,小鱼每条1两。大、中、小鱼各多少条?(www.xing528.com)
(3)一百匹马,一百块瓦。儿马驮仨,骒马驮俩,小马崽俩驮一块。问三种马各多少匹?
(4)有一把算盘,从右边档上(个位)一颗一颗地向上拨珠,逢十进一,进到第二档上(十位);如此继续在个位上一颗一颗地拨珠,再逢十进一,当第二档上的珠够十时,再进到第三档上(百位)。这样不停地在个位上拨珠,若拨两次珠时间一秒,则当第十档上出现第一珠时,需要拨多少时间?
(5)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
3.最古老的测量器具——大地湾陶量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一座罕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编号为F901。经发掘者全面研究考证后认为,该遗址应属于家庭私有制出现并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址。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F901房屋基址中出土了一组容量成倍比关系,形制非同一般容器和祭祀礼器的陶器:条形盘、铲形抄、箕形抄和四柄深腹罐。F901房屋遗址规模宏伟,工程浩繁,是一个需要耗费几百乃至上千个劳动日,动员整个氏族力量来修建的大型建筑。根据房屋结构和周围环境分析,很可能是部落或部落联盟主要用于集会、祭祀或举行某种仪式的的活动场所。这四件陶器与其他陶鼎同置于房基遗址的主室内居住面上。在修复后,经过测算发现它们之间容积比例大致为1︰10,1︰20,1︰100,即1四柄深腹罐=5箕形抄=10铲形抄=100条形盘。考古专家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们用来分配和计量粮食的容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