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穆斯林每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等会礼结束后才能进食。宰牲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三天必须准备好牲灵,大户杀驼,中户杀牛,小户杀羊,经济能力达不到者可以不宰杀。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节日为期三天。

1.泼水节

泼水节,也称宋干节,一般在4月13~16日期间举行,已有700年多的历史。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一般持续3到7天,第一天叫“麦日”,相当于汉族的除夕,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饭;第二天叫 “空日”,是个多余的日子,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内;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或“麦帕雅晚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按照古俗,这天要“赶摆”、放高升、歌舞、划龙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汉译宰牲节,民间俗称忠孝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穆斯林兄弟民族的共同节日。在伊斯兰历法系统中,古尔邦节的日期是固定不变的,但以公历计算,其日期则变化不定。在古尔邦节期间举行的仪式有:

(1)会礼

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仪式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内容。各地穆斯林每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等会礼结束后才能进食。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祭奠死去的亲人并为他们祈福。

(2)宰牲

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三天必须准备好牲灵,大户杀驼,中户杀牛,小户杀羊,经济能力达不到者可以不宰杀。宰杀的牲灵必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舍穷人。节日期间大家相互串门庆贺,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一盘清炖羊肉,客人即使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以示尊重。在边疆牧区,亲朋好友相聚时,还弹琴、唱歌、跳舞,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www.xing528.com)

3.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节日为期三天。

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 (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头以火驱虫。

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着“朵洛荷”跳达体舞。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家的选美。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子和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情思,所以有人将凉山彝族火把节称作“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这是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当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汇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跳舞,场面极其壮观,所以又被称为“东方的狂欢夜”。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但每个晚上吃过晚饭后,都会先由一家点燃火把,然后其他各家就争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们唱起火把歌,歌声随着火把的蔓延响彻山谷,再按约定的方向形成一条火龙来到公共娱乐场地,将火把集中起来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围着火堆,快乐地跳舞游戏,规模非常宏大。一般情况下,人们狂欢到一弯弦月升上东山时才回家歇息,但有些姑娘们激动得睡不着,索性就你帮我我帮你地收拾打扮,并准备第二天的干粮、肉食、水果等东西。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