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性及传播方式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性及传播方式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且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语言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他们所在集团的所有创造必然反映这一共同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离不开集体活动。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体性及传播方式

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依托于人的本身而存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传播和传承都离不开人的集体活动,可以说,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离不开集体。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且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语言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类的较高的属性便已开始发展起来了……对于人类的进步贡献极大的想象力这一伟大的才能,这时已经创造出神话、故事和传说等等口头文学,已经成为人类的强大的刺激力。”[10]在原始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劳动者,为了反映自己在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为了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或者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娱乐,他们便创造了原始文学。“这些原始文学全部是口头文学,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创作,具有全民的性质,是后来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共同的源头,也是当时社会唯一的文学。”[11]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字只掌握在少数统治者的手中,广大劳动人民失去了用文字创作的能力和权力,他们只好依然用口头语言创作自己的文学,这就是民间文学。对于民间文学中的“民”,加利福尼亚大学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在1965年出版的《世界民俗学》一书中做了这样的界定:

“民众”这个词,可以指“任何民众中的某一个集团”,这个集团中的人,至少都有某种共同的因素。无论它是什么样的连结因素,或许是一种共同的职务、语言或宗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这个不管因何种原因组成的集团,都有一些它们自己的传统。在理论上,一个集团必须至少由两个人以上组成,但一般来说,大多数集团是由许多人组成的。集团中的某一个成员,不一定认识所有其他成员,但是他会懂得属于这个集团的共同核心传统,这些传统使该集团有一种集体一致的感觉。[12]

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民间文学产生的集体性。该集体不一定人人熟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传统,这个共同的文化传统就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同一个集体的因由,也是促使他们共同生活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由。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他们所在集团的所有创造必然反映这一共同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集体性。比如,《格萨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不仅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而且流传广泛,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是一部融汇了众多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的“超级故事”,一部地方性知识——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达的总汇,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的源头,被认为是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但是,它决非某一个作家一次性的独立创作,而是由草原上一代代的游吟歌手世代承袭、吟唱和表演,并融进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认识逐步完善而成的,是藏民族这个大集体智慧的结晶。(www.xing528.com)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中国戏曲剧种繁多,表演形式多样,载歌载舞,又说又唱,集“唱、做、念、打”等表演艺术于一体,不管是哪种剧种,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如,京剧发端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由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以后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纳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汇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不断发展而成的。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最初由当地民间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的优点,最终发展成一种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又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剧种。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离不开集体活动。关于民间文学的优越性,李亦园曾做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书写的文学作品大致都是一个作者的作品,而口语文学作品则经常是集体的创作。一个人的创作在某种情形下通常都不如集体创作那样适合大众的需要。而且书写文学一旦印刷出版,就完全定型而不易有所变化了。口语文学的作品,即使是一个人的创作,一旦经过不同人的传诵,就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传诵的情境而有所改变,这样因时因地的改变正好是发挥文学功效最好的方法,所以说口头文学最能适合大众的需要。”[13]不仅民间文学的传承以集体活动为中介,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离不开集体活动,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春节不仅仅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阖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圆饭,长辈们还要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晚上一家人还要团坐“守岁”。大年初一时,整个家庭焚香致礼,敬天地,拜祖先,然后依次给长辈们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送贺礼。随后的十多天里,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舞龙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挂龙灯、猜灯谜等更是竞相开展,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这种集体参与的行为不仅加强了亲友之间的团结,也和睦了邻里好友之间的关系,同时蕴含在这些活动中的经验、知识、仪礼,乃至情感和精神都通过这年年相似的大众活动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如果没有人们的集体参与,不仅传承无从说起,就连活动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