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步法的技术特征与要求
(一)灵活性
步法的灵活性体现在移动敏捷、转换自如、虚实无定,使对手无法判断自己的重心所在,而正确判断对手重心所在,正是确定使用技术动作的依据。失去这一点,意味着进攻没有了方向、目标而无所适从。因此,在步法的移动过程中,要求身体重心高,两脚间距不宜太宽;平时应加强下肢的力量训练,始终保持膝、踝关节的弹性,维持重心稳定,以利步法的移动与变换。
(二)快捷性
步法移动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进攻与防守的实际效果。在双方对峙或移动中,彼此都保持着最佳距离(上一步可攻,退一步可守);任何攻击都必须依靠步法来接近对手,在有效距离内完成攻击动作;快速的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位移,缩短攻击动作时间,它提高了攻击动作的突然性、隐蔽性和实效性,在对手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已被击中,这就是“快”的作用。同理,在运用防守技术动作如左、右闪躲、后撤、堵截时,也必须依靠步法移动来实施完成,快速也是确保其实效性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因此,步法的移动必须快速、迅捷。(www.xing528.com)
(三)稳定性
在比赛中,前进、后退、左闪、右躲、进攻、防守、反击、假动作等一系列技战术动作,都是在不断地移动中完成的,有移动就有身体重心是否稳定的问题。维持身体重心的平稳,是保障攻防进退有序进行的物质基础,不给对手进攻与反击的可乘之机。步法是移动、调整和维持身体重心平稳、保持最佳攻防状态的根本,中国武术拳谚曰:“步不稳则拳乱”,形象地说明了步稳(身体重心)的重要性。试想,一个步法零乱不稳、身体东倒西歪的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组织进攻与反击?又如何去防御对手的攻击呢?同样,在比赛中善于观察和预测对手的重心所在,就可判断其进攻动作的真假和即将发起的攻势与反击的动作、路线等,根据这一点,迅速作出相应的攻防反击。因此,加强步法移动稳定性的训练,才能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比赛中真正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四)准确性
步法移动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攻防反击的成功与否。准确地移动步法,保持适中的距离,可为攻防反击赢得时间。进攻时,步幅过大,距离太近,击打力量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发力不完整),给二次进攻带来不利影响(无适当距离);步幅太小,距离太远,则使进攻落空或击打力量减弱,并极易造成对手反击的机会。步幅移动的大小,取决于临场双方的实际距离,不确定因素无时不在地影响、牵制着它,比赛中应因势而定,灵活掌握,随时调整;不因步法移动不准确而影响攻防动作的衔接、转换,确保攻防动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把握步法移动的准确性,始终保持适中的攻防距离,取决于运动员的时空感觉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实践和在比赛中不断摸索,才能形成良好的时空感、距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