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跆拳道运动在二、三国时期的发展

跆拳道运动在二、三国时期的发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部与中国接壤,南与百济、新罗相连。(二)百济的跆拳道运动百济兴起于公元前13年,建国约在公元18年。建国初期定都于汉江南岸的广州(京畿道),公元475年迁都于熊津,公元538年再迁都于泗沘。(三)新罗的跆拳道运动新罗,原名沙罗,后更名为新罗。

跆拳道运动在二、三国时期的发展

二、三国时期的跆拳道运动(公元前1世纪—公元668年)

公元前1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王国相互对抗的时代,这就是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它是朝鲜半岛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和封建社会上升的重要时期。在700余年的时间里,三国之间相互为争夺领土,以致战乱不断,纷争四起,社会基本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因而三国都极为注重武艺军事价值。在朝鲜古代文献《三国史记》87人的传记中,具有武士身份的就有60人,占总人数的69%,这种社会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军事武艺技能的发展和武士团体的出现,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同时也为跆拳道的发展、丰富提供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高句丽的跆拳道运动(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被新罗以武力征服,存国731年。西、北部与中国接壤,南与百济、新罗相连。

高句丽是三国中建国最早的,国力最为强盛。它北拒中国,南进攻击百济、新罗,扩张领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无法办到的。因此,高句丽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武士的选拔和强化军事训练。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每年在春天三月会猎于乐浪之丘”进行军事训练和通过狩猎及各种武艺竞技来选拔武士;在高句丽,著名的“先辈”(或称仙人,是一种对武士的尊称)就是在“臣苏涂”祭坛前选拔出来的勇敢而优秀的武士。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培养武士和文职人员特设的“扃堂”(庶民子弟专用)和“太学”(贵族子弟专用)。作为一种制度,这些武士们组成团体,享受国家俸禄,平时聚集在一起读书习武,农耕渔猎,筑城修路;战时奉诏入伍,征战沙场,为国家献身。跆拳(手搏)与射箭、摔跤(角抵)等技艺是他们必备的训练和考核、选拔的主要项目。目前对高句丽王朝的考古发掘显示:跆拳道(雏形)在高句丽时代已相当普及,成为广大民众茶余饭后、喜庆节日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内容,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发掘出土的高句丽古墓中(公元4世纪左右),发现在其中的三室冢第三室西壁上绘有武士徒手练武图,舞踊冢玄室和主室的顶部均绘有武士徒手对抗的练武图,还有角抵冢中的角抵壁画,既有个人的单练,也有两人的对练。从绘画中我们可以想象:在蓝天碧云、阳光灿烂的大树下,一对对选手正在众多围观者的簇拥下,进行各种武艺的较量,两人之间还站着一个类似裁判员的人,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充分体现出他们雄赳赳的气势,展现了高句丽人民奋发图强、勇敢拼搏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艺。从这些壁画的初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在当时,高句丽的手搏、摔跤活动像狩猎一样普及,在军队及上层社会相当流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②手搏与摔跤不同,虽然都是徒手较技,但方式方法各异,说明徒手搏击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技击术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和专门化。③从壁画中的手搏图与中国东汉时期(河南打虎亭出土的东汉壁画)的手搏相比较,无论是名称、动作还是人物图像几乎相同,虽然在时间上相隔数百年,但仍然可以看到古代朝鲜半岛的手搏(跆拳)与中国的古代手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高句丽王国,赋予跆拳道勃勃生机,为丰富、完善、普及跆拳道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扎实的基础。

(二)百济的跆拳道运动(公元前13年—公元660年)

百济兴起于公元前13年,建国约在公元18年。国土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汉江以南地区)。至公元400年左右,百济壮大成为拥有今天的黄海道至全罗道南海的广阔肥沃土地的王国。建国初期定都于汉江南岸的广州(京畿道),公元475年迁都于熊津(忠清南道公州),公元538年再迁都于泗沘(忠清南道扶余)。公元660年被新罗灭亡。(www.xing528.com)

百济是当时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从其三迁首都中可以看出),出于保卫国家不受外来势力侵略的目的,同时也从吞并邻近小国的需要出发,必须拥有强大的常备武力。因此,百济历代国王都很推崇武艺,重视培养、训练武士,并且百济民间百姓大众也深爱骑马、射箭和“便战戏”等具有武艺内容的娱乐活动。据《三国史记》中记载:每年九月在都城“西台”这个地方都要举行弓射大会,进行骑马、射箭、跆跟(原始跆拳道)等武艺的比赛,特别是“便战戏”这种集竞技、观赏、娱乐于一体的比赛形式,深受百济民众的喜爱,可以认定是现代跆拳道的一种雏形。另据《海东韵记》中记载:类似手搏的“手癖(臂)打”这种技法,在当时百济的军队与民间都很盛行,用于训练和娱乐。

(三)新罗的跆拳道运动(公元前57年—公元918年)

新罗,原名沙罗(或称徐罗伐),后更名为新罗。它是由辰韩的封建势力于公元前57年在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兴起,约在公元2世纪前后建国。其领土在庆尚道东部和江原道的一部分地区,定国都于庆州。

建国之初,由于国力弱小,新罗一向避开与高句丽和百济的冲突,采取与高句丽联合的国策,有时甚至派王族成员到高句丽作人质,以换取高句丽的支持与援助。在四面强敌的包围下,新罗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为了富国强兵,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对军事也特别重视,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和对民众的武艺训练。新罗的武士们崇尚武艺,经常举行射箭、鞠蹴、角抵、骑马、狩猎、秋千等活动,在每年的7月16日至8月15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举行全国性的类似于现代狂欢节日的大型体育娱乐活动,这种将军事技能和歌舞转化为体育化的活动,统称为“伽俳”。在真兴王37年(公元576年),新罗效仿高句丽的“仙人”制度,组织了“花郎道”。花郎道又称国仙道、风月道、源花道、风流道,是由当时封建贵族子弟中品貌端庄者组成的准武士团体。其主要宗旨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伦理、忠君爱国的教育,培养能够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武兼备的官吏。据申采诰《朝鲜上古史》记载:国仙花郎的选拔,要在“臣苏涂”祭坛前进行手搏、击剑、射箭、骑马等武艺以及典籍、学识的考试,优秀者方能入选。平时“相磨以道义,相悦以歌乐,游娱山川而无远不至”;战时以身殉国、杀身成仁,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经常利用各种聚会相互切磋、磨炼武艺,弘扬武士精神。圆光法师为花郎道制定的“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的“世俗五戒”为其宗旨,同时也是“花郎道”武士的精神所在。从此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儒、佛思想对朝鲜半岛文化的深刻影响,直至今天,跆拳道的精神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佛教,是新罗的国教,许多僧侣都是花郎出身,这可从善德女王3年(公元634年)建造的芬皇寺砖塔遗迹的守门佛像中金刚力士的原始跆拳道姿势造型中窥见一斑(与现代跆拳道极其相似)。在古籍《帝王韵记》中曾记载一个新罗的跆拳道活动实例:两人面相站立,踢击对方。此方法有三种,笫一种是踢对方的腿;第二种是技术稍熟练的人踢对方的肩膀;第三种是高水平的人踢对方的发髻。此外,还有手擗打、拳白、打击等活动的记载。由此可知,类似现代跆拳道的武艺或技击术在新罗早已盛行的事实。

国力渐渐强大的新罗,与中国唐朝统治集团联合,于公元660年和668年先后征服了百济与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了与新罗王国一脉相承的新罗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