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中国和东盟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为双方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东盟国家对中国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积极和务实态度表示赞赏。目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已经提出报告,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拓展

(一)双方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和东盟于1997年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日益扩大。进入新世纪,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和东盟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为双方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立于1997年的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成为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承担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的协调工作。2001年3月,该委员会在中国四川成都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各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中国和东盟还建立了高官磋商机制,这是双方对话与合作的另一重要渠道。自1995年以来,中国——东盟高官已举行过7次会议,对双方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会议上,中方提出进一步深化双方关系的设想,将农业、信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确定为双方新世纪合作的重点。东盟国家对中国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积极和务实态度表示赞赏。

2001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文莱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并作重要发言。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应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强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与支持。

(二)在经济领域,双方合作不断加强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在马来西亚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会上宣布在该联委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 2000年11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时倡议提出的。该机构将讨论加强双方经济联系、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以及其它双方感兴趣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间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自1996年启动以来,已发展成为湄公河流域一个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2001年10月上旬,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在泰国举行,会议原则通过了有关建造由中国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计划。该计划是湄公河流域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将把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重要的南北经济走廊。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并成立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前期研究开发协调小组,加强了政府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缅泰四国政府将航运开发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的优先启动项目。2001年6月,中老缅泰四国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这是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同月,中国举办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和发展合作研讨会。(www.xing528.com)

在信息通讯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于2001年4月在深圳举办了“中国——东盟信息技术研讨会”。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开展“10+3”(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信息合作规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也正在积极进行之中。该组织如能建成,不但可以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而且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三)双方关系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中国与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缘相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交往。因此,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携手共创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的新局面。双方关系的发展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根据双方各自的优势,可以把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

2.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已经提出报告,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

3.加强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在不断拓展双方经济合作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地缘相近的东盟国家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家走出国门,到包括东盟等周边国家投资兴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