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绍虞先生学术年表: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先生学术年表:中国文学批评史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革命空气已较浓厚,郭绍虞在校与同学合办油印刊物《嘤鸣》杂志,取“嘤其鸣矣,以求友声”之意。1918年在尚公小学及启秀女中任教。不久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学校停课,返回苏州老家。郭绍虞断然拒绝接受伪北京大学的聘书,坚持民族气节,甘于清贫生活,并作《高调歌》。并在大夏大学中文系任教至1945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毅市长接见文化界著名进步人士,郭绍虞也在

郭绍虞先生学术年表:中国文学批评史

1893年(光绪十九年)

11月21日生于江苏吴县。名希汾,字绍虞,以字行。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入苏州新型学校崇辨学堂。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入蒙养义塾(现祥符寺巷东吴小学地址学习二年。

1904年(光绪三十年)

入元和高等小学读到毕业。毕业后曾任书局校对。

1910年(宣统二年)

父执赞助入苏州中等工业学校。当时革命空气已较浓厚,郭绍虞在校与同学合办油印刊物《嘤鸣》杂志,取“嘤其鸣矣,以求友声”之意。

1911年(宣统三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曾任苏州《民苏报》记者,在太平桥小学任教。

1913年

在荡口镇小学任教,暑假后至上海新民女学任教。

1914年

商务印书馆下属的尚公小学任教,深得学生爱戴。期间利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的藏书,刻苦自学,学习兴趣开始转向国学研究。

1915年

下半年至进步书局任编辑,出版《清诗评注读本》。

1916年

在进步书局任编辑,出版《战国策详注》。

1918年

在尚公小学及启秀女中任教。

1919年

在尚公小学、启秀女中任教,兼东亚体育学校及爱国女校体育专科教师。

编写完成《中国体育史》。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体育史专著,叶圣陶为该书作序并高度评价。后被收入《万有文库》、《民国丛书》。

下半年赴北京,为《晨报副镌》特约撰稿人,发表文章《劳动问题起源》,翻译发表《马克思年表》。

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

发表《从艺术上企图社会的改造》、《罗素社会哲学的大概》等文章,《流星——送瞿秋白赴俄》等新诗,翻译日本山林次郎著《近代美学》、奥地利显尼志劳著戏剧《阿那托尔》等。

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杜威来华演讲做记录,《记录杜威讲稿》在《晨报》副刊发表,后北京晨报社汇成《杜威五大演讲》单行本发行。

11月,与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等12人发起成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这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

1921年

由于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各大中学都急于物色新型教师。上半年,在山东济南第一师范任教。

下半年,经胡适顾颉刚推荐,转任福州协和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编译《中国小说史略》。

发表文章《社会改造家刊传》、《谚语的研究》等。

1922年

在福州协和大学任教,着重进行国学研究。发表《江边》、《雨后》等新诗。

1924年

应邀到开封中州大学任教,直到1926年。

1925年

发表文章《牛训理解》、《中国文学演化概述》、《晚周古籍考》、《晚周古籀申王静安先生说》、《再论永明声病谈》等。

1926年

发表文章《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试从文体的演变说明中国文学之演变趋势》、《中国文学研究》(上)等。

1927年

经沈雁冰介绍,到武昌第四中山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文学院委员。不久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学校停课,返回苏州老家。

下半年,应邀到燕京大学任教。曾任副教授、教授、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导师、中文系主任等,集中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发表文章《梨洲文论》、《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之“神”“气”说》等。

1928年

发表文章《介绍〈歧路灯〉》、《文气的辨析》、《诗话丛话》、《所谓传统的文学观》、《儒道二家论“神”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等。

1929年

发表文章《先秦儒家之文学观》、《〈文章流别论〉与〈翰林论〉》等。

1930年

发表文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与道的问题》、《文笔与诗笔》。

1932年

发表文章《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

1933年

鲁迅和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特请沈尹默题写书名,郭绍虞手书郑振铎所撰序文,成为书坛佳话。

1934年

5月,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

发表文章《中国诗歌中之双声叠韵》等。

1935年

发表文章《永明声病说》、《〈沧浪诗话〉以前之诗禅说》等。

1936年

出版《陶集考》。

发表文章《元遗山论诗绝句》、《语言的改造》、《陶集考辨》等。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美国教会办的燕京大学暂可维持。沦陷初期,郭绍虞一次课上讲到《诗经·黍离》篇,读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时,一时感慨,狂歌恸哭,满座泪下。

出版《宋诗话辑佚》。

发表文章《北宋诗话考》、《文笔再辨》、《从永明体到律体》、《神韵与格调》。

1938年

出版《国故概论甲辑·学理论之部》。

发表文章《中国语词之弹性作用》等。

1939年

发表文章《四库著录南宋诗话提要评述》、《新文艺运动应走的新途径》、《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近代文编》等。

1940年

发表文章《新诗的途径》、《南宋诗话残佚本考》、《竟陵诗论》、《袁简斋与章实斋之思想与其文论》等。(www.xing528.com)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迫停办。郭绍虞断然拒绝接受伪北京大学的聘书,坚持民族气节,甘于清贫生活,并作《高调歌》。

发表文章《〈作文摘谬实例〉序》等。

1943年

举家南迁回苏州老家,只身赴上海开明书店任编辑。并在大夏大学中文系任教至1945年。

发表文章《〈中诗外形律详说〉序》等。

1944年

完成大学国文教本《学文示例》。

1945年

发表文章《论狂狷人生》、《民主与狂狷精神》、《有为与有守》、《文人三型》、《什么是孔孟的真精神》等。

1946年

同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后又曾在之江文理学院、光华大学、东吴大学、诚明文学院及迁至苏州的河南大学兼课。

发表文章《语言中方名之虚义》、《中国语言所受到文字的牵制》、《中国文字可能构成音节的因素》、《语言中数目字虚义联缀例》和《论乡愿所凭借的儒家思想》、《论勇与狂狷》、《儒家思想的新检讨》、《真理的力量》等。

1947年

辞去开明书店编辑职务,仍担任《国文月刊》主编。

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大学教授联谊会,任同济大学教授联谊会分会主席。

出版《语文通论》、《学文示例》、《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

发表文章《论中国文学中的音节问题》、《中国语词的声音美》、《语文小记》、《譬喻与修辞》。

1948年

出版《语文通论续编》。

发表文章《明代的文人集团》、《论诗话之话》、《谈方言文学》、《明代文学批评的特征》、《悼念朱自清先生》、《忆佩弦》、《学生无罪》等。

1949年

5月,上海解放,陈毅市长接见文化界著名进步人士,郭绍虞也在其中。之后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兼文法学院院长。

发表文章《中国文字型与语言型的文学之演变》等。

1950年

同济文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先后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馆长、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后还曾任华东区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上海文学所所长和《辞海》副主编、《上海文学》编委、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任(后任名誉主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等职。

1951年

发表文章《数位词的分析与其词例》、《语言型文学之创造能力》、《关于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语文问题》等。

1952年

发表文章《从〈高调歌〉谈起》。

1955年

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修订本。

195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表文章《关于〈文心雕龙〉的评价问题及其他》、《怎样自学》、《怎样读书和怎样在读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

1957年

发表文章《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道”的问题》、《试论〈文心雕龙〉》、《关于文风》等。

1958年

发表文章《从“文”和“文学”的含义说明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文学研究会”成立时的点滴回忆——悼念振铎先生》。

1959年

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后陆续出版。

发表文章《试论汉语助词和一般虚词的关系》、《“五四”与文学》、《“五四”谈新诗》等。

1961年

出版《沧浪诗话校释》。

发表文章《从〈诚斋诗话〉的时代谈到杨万里的诗论》、《草体在字体演变上的关系》、《试测〈沧浪诗话〉的本来面貌》、《陆机〈文赋〉中之所谓“意”》等。

1962年

出版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

发表文章《关于〈沧浪诗话〉讨论的补充意见》、《〈杜诗镜铨〉前言》。

1963年

出版《诗品集解·续诗品注》。

发表文章《关于〈文赋〉的评价》、《再论永明体声病说》、《古典文学的普及》等。

1964年

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出版。

1978年

出版《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小笺》。

发表文章《汉语词组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由“狷者”变为斗士——怀念朱自清先生》、《文笔说考辨》、《“六义”说考辨》、《兴观群怨剖析》等。

1979年

出版《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上、下)、《宋诗话考》、《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卷本)。

发表文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分期问题》、《蜂腰鹤膝解》、《悼念沈尹默先生》、《〈沈尹默先生学书年表〉序》、《关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五四”运动述感》、《回忆大教联》等。

1981年

上海博物馆所藏、朵云轩复制、明吴发祥编印的《萝轩变古笺谱》作序并书写,见证了我国版画笺谱的复兴,使古代盛极一时、近代濒临失传的笺谱艺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

郭绍虞不仅善于书法,而且精通书法理论,曾写有《从书体中窥测字体的演变》等十余篇论文

发表文章《对整理古籍的一些建议》、《提倡一些文体分类学》、《语义与文学》、《〈金瓯缺〉序》等。茅盾逝世,发表《忆茅公》。

1982年

发表文章《从文法语法之争谈到文法语法之分》、《我对文字改革问题的某些看法》、《再论文言白话问题》、《中国诗的神韵格调及性灵说》、《〈秋明长短句〉序》、《骈文文法初探》、《我是怎样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悼念颉刚》、《〈清诗话续编〉序》等。

1983年

出版《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下)、《清诗话续编》。

发表文章《〈黄仲则研究资料〉序》。

1984年

发表文章《〈中国修辞学史〉序》、《宿愿五十载》。

6月23日,病逝于上海,终年91岁。

 

附记:郭绍虞去世后,其著述被结集出版的主要有:《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1985)、《照隅室杂著》(1986)、《郭绍虞论语文教育》(1989)、《万首论诗绝句》(1991)、《郭绍虞手书毛泽东诗词》(1993)、《郭绍虞说文论》(2000)等。

 

————————————————————

(1) 本年表由郭泽弘先生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