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著写《老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曾任东周王朝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相传孔子曾向他问过“礼”,他则给孔子讲述许多深奥的道理。他一生修行道德,晚年才“著书言道德之意”,是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全书分上下篇,共81章,计5000余言。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以“道”为核心,创立了他的哲学体系,包括世界本原说、朴素辩证法及认识论等。“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先于世界万物存在并且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神秘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就是说在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存在。在老子看来,“道”是一个神秘的、不可感知的精神性实体,并且由“道”可生出万物世界。
马王堆帛书《老子》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对于研究秦汉时期汉字书法的发展、隶书字体的逐步成熟有独特的价值。
老子骑牛出关(雕塑)
老子以“道”为万物本原的学说,结束了传统的上帝鬼神的传统,提高了哲学思辩的高度。以“道”为基础,老子又提出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之中,并在这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范畴,如有无、福祸、美恶等。并指出每一矛盾范畴的两个对立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就是说,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也就知道了丑的含义了。在承认矛盾双方互为存在条件的前提下,老子还认为对立面双方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无不向其反方面转化,提出“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为事物矛盾转化的普遍法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认识论方面,老子否认人的知识来自于感觉经验,他认为体认“道”完全不需感性认识,只需要“虚静”、“玄鉴”的认识方法,即可达到“闻道”的目的。
老子认为人类应重返纯朴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了他所谓“小国寡民”的乌托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到后来基本上发展为两个方向。一是庄子将老子的世界观发展成为虚无主义;另一就是将“道”解释为规律,以“道”为礼、法的思想依据,形成了法家学派。此外,老子的思想对后来道教哲学也有很大的影响,被奉为道教“教主”。(www.xing528.com)
前529楚灵王自缢
周景王七年(前538),楚王会集诸侯到申(今河南巩义东北)。曹、邾用国内有祸难来推辞,鲁昭公用祭祖来推辞,卫襄公用生病来推辞。六月十六日,楚灵王和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诸侯以及宋太子佐、淮夷相会。椒举对楚灵王说,诸侯只归服于礼,霸业的成功与否,都在这次会见。楚王和诸侯结盟之后渐露出骄傲之色。周景王十一年(前534)四月,陈国发生争立之乱,公子招与公子过杀掉太子偃师,立公子留为太子,并发兵攻哀公,哀公自杀。公子招遂立公子留为国君,同时派使者赴告于楚。而哀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胜也来到楚国,向楚灵王揭露公子招及公子过杀嫡弑君的经过。灵王早有并陈之心,于是乘机杀掉公子招派来的使者,九月,派王弟公子弃疾率楚师围陈,楚师攻破陈都,遂灭陈。楚灵王以陈地为县,命楚大夫穿封戌为陈公。楚灵王灭陈以后,又筹划灭蔡。周景王十四年(前531)三月十五日,楚灵王设宴招待蔡灵侯,却暗中埋伏,经过长期的攻打,楚军终于攻破蔡都。其后蔡国与陈国同时复国。周景王十五年(前530),楚灵王伐徐至乾溪(今安徽亳州东南)。周景王十六年(前529)春,灵王还在乾溪寻欢作乐,灵王弟弟公子比杀太子而自立为王。灵王听闻太子被杀,自缢而死。楚灵王谋取霸业的宏愿,也随之烟消云散。
楚故都纪南城东南角鸟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