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纹方鼎
前1541年,商老臣伊尹拥立太丁之子、成汤嫡长孙太甲继位。太甲即位后,“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伊尹屡谏不听。太甲三年,伊尹将太甲囚禁在王都郊外的桐宫(今河南偃师),自己则摄政当国,代行天子职权。太甲居桐宫三年,在伊尹的耐心开导下,反省悔过,开始弃恶从善,施行仁义,伊尹便迎太甲归朝当政。太甲复位后,果然政通人和,诸侯归顺,百姓安居乐业,大有成汤之风。传说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三篇,颂扬太甲,并尊他为太宗。
伊尹为商王朝开国功臣,曾辅佐成汤推翻夏桀,建立政权,又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立下汗马功劳。传说伊尹名阿衡,地位卑贱,看到汤是个有作为的人,便乘有莘氏嫁女之机,以陪嫁奴仆身份来到商。伊尹善烹调,到商后为汤掌厨。他利用侍奉汤进食的机会,给汤分析天下形势,历数夏桀暴政,进献灭夏建国的大计。后来,他得到汤的信任,并被任命为“尹”,即右相,从此跟随成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政权中的赫赫元老。 太甲之后,沃丁继位。伊尹自觉年老,不再参与朝政。沃丁八年,伊尹病死,相传已有百年之寿。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地安葬伊尹,用牛羊豕三牲祭祀,并亲自服丧三年,报答他对商王朝的贡献。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在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他的政治主张对整个商代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商代甲骨文(www.xing528.com)
商代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具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它是商代贵族用来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卜辞”、“契文”、“刻辞”等。卜辞多用刀刻,对字形的掌握相当成熟,也有的用墨书、朱书,先书后刻,文字结体自然灵活,布局参差错落,体现了一定的书法艺术。甲骨文记录了商代贵族每次占卜的过程和结果,是商代王朝和贵族社会生活的反映。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极具宝贵的资料。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河南安阳出土。卜骨上面有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