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必须采用高水平的金属化技术,以得到最低的接触区的复合以提升开路电压。它同时必须达到最低的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区的表面掺杂浓度,如前节所述的SE技术,就可以达到这些目的,因此在接触区的浓扩散也被高效晶硅电池广泛地采用。适当地选用接触金属,金属的功函数的考虑以及金属化的加工方法,使得高效电池的金属化产生出众多种方法。
6.4.3.1 Lift off金属化方法
出于性能和成本的多方面考虑,高效晶体硅电池的金属化有许多种方法。首先是性能最好,成本最高的Lift off正面金属化方法。它采用光刻方法形成图形,再真空蒸发Ti/Pd/Ag,然后在丙酮中超声去掉光刻胶上面的金属。这种方法可以形成窄到2μm的Ti/Pd/Ag线条,最后再电镀Ag或Cu完成栅线。电池的背面可以蒸发纯铝形成电极。最高效率的PERL电池就采用了各种方法,它无疑是具有最小接触电阻,最小对硅表面损伤,及最细栅线等这种电性能上的优点。如果Al被用于正面的p型发射区的接触,也可用同样的Lift off方法形成Al/Ti/Pd/Ag再电镀Ag 或Cu完成栅线。但由于光刻工艺的成本非常高,因而不太可能直接用于高效电池的生产,所以这种方法目前只是流行于几家大学和实验室中,如澳洲的UNSW[23,37],德国的Fraunhofer ISE和ISFH[35,38,39],以及比利时的IMEC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的电池效率很高,一般都在23%以上,但由于成本太高,用Lift off方法直接投入生产的可能性极小。
6.4.3.2 直接在硅片上电镀Ni/Cu(Ag)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激光,印刷或喷墨方法在钝化介质上打开接触栅线窗口,再在窗口内化学镀Ni,然后在Ni层上电镀或化学镀Cu或Ag。这种方法的接触电阻较小,对硅片表面的损伤也小,但它在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非常困难,常常会有可靠性问题。这种方法以UNSW的LGBC(Laser grooved buried contact)电池[40]和尚德公司的PLUTO电池为代表。另外,德国RENA[41]和Schmid公司也都开发了镀银的生产设备,但后来没能大量投入电池生产。(www.xing528.com)
6.4.3.3 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金属化方法
这主要以丝网印刷为主,还有喷墨印刷来制造电池的金属化。但这种方法在烧结时金属与硅片共熔,这对硅片表面损伤较大,电池的性能一般只能达到20%~21%。采用这种方法的以各家公司为主,也有很多实验室,如荷兰的ECN研究中心和新加坡的SERIS实验室,而且电池设计多为PERC型电池,PERC电池的设计在下文中介绍。
但印刷金属的最难的地方其实是在电池背面的金属化。这也是要以激光或印刷方法在背面钝化介质层上打开接触孔,然后印刷铝浆,烧结形成背面点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止破坏背面钝化层。虽然各大浆料公司都已在大力开发这种铝浆,但实际应用时还是很难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印刷金属化方法的电池效率不很高的另一个原因。但由于这种方法的成本最低,绝大部分以生产为目标的高效电池研发还是采用了这种方法[42,43,4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