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慢病人群的生理特点: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社区慢病人群的生理特点: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一种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可能对其他疾病也产生影响。比如吸烟,它既是高血压的一个致病原因,同时也是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了解这些常见慢病人群的心理特点对心理健康促进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慢病的康复。社区慢病人群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社区慢病人群的生理特点: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因此,了解社区慢性患者群的生理特点对展开慢病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至关重要。

(一)社区慢病人群的生理特点

慢性疾病具有如下特点:疾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甚至可能伴随患者的一生;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在治愈或症状减轻后,常伴有再次复发或加重的情况发生;治疗的效果和疾病发展有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在初始阶段,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人们并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展,直到质变阶段病症才暴露出来;致病因素复杂,慢性病的病因既有遗传方面的又有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诸如种族、家族史、年龄、性别、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尤其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均会导致患病。与一种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可能对其他疾病也产生影响。比如吸烟,它既是高血压的一个致病原因,同时也是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疾病的本身,如肥胖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对于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皮肤病、胆囊疾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均有影响。既然许多因素能影响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那就说明它们具备预防的可能性,因为环境因素是可以加以改变的。譬如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容易患此类疾病的人群及时采取措施,如定期体检,戒除不良习惯,改善饮食结构,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等,就可能减少或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常见慢病的心理特点

以社区为单位的慢病人群主要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常见疾病影响,这些疾病影响生理功能可导致一些心理症状,患者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高血压患者易紧张、发怒,情绪不稳;冠心病患者经常精神紧张、易怒、忧虑等;肿瘤患者由开始的害怕、恐惧到后来的悲伤、郁闷,最后心理绝望、屈服。了解这些常见慢病人群的心理特点对心理健康促进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慢病的康复。社区慢病人群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转向自身

健康人群的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着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绪不稳(www.xing528.com)

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患者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情感脆弱

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患者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的像个孩子,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4.敏感多疑

患者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对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患者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

许多患者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患者死亡时,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