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居民在接受健康教育的信息后,在知识增加、态度转变的基础上,就有可能改变其原有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其原有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后也不能及时识别、就诊、接受正规治疗的行为,接纳健康的求助行为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局评价,可以采用求助行为的测量,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治疗率、系统治疗率等指标。然而这些指标较难获得,一般需要在某地先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筛查和确诊后,再调查其求助行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求较高。
另一个替代的指标,是就诊意愿。即假定受试出现了心理问题,询问其是否愿意去专业心理卫生机构寻求帮助。这一指标获得较为简便,对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可以进行询问,但也存在许多的方法学问题。首先,我们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居民报告愿意求助于专业心理卫生机构,但实际上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5%,因此就诊意愿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或反映就诊行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由于本来就诊意愿率就很高,要证实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就诊意愿,可能需要较大的样本。第三,就诊意愿问的是“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实际上心理问题就诊率极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居民不能正确识别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诊意愿的变化不能反映出这个问题的改善。
[1]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Phillips,M.R.,Zhang,J.,Shi,Q.,et al.2009.Prevalence,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20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Lancet,488,2041-2053.(www.xing528.com)
[3]桂立辉,肖水源,周亮,等.浏阳市农村社区抑郁症患者就诊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206-208.
[4]罗建军,肖水源,周亮,等.浏阳市农村社区居民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医师杂志,2012,14(7):992-995.
[5]李飞,肖水源,黄志平,等.中国三城市精神健康素养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2):883-887.
(周 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