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什么又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这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问题,并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分界线是随着社会变迁、文化观念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传达目前社会文化经济和科技因素所决定的、大多数人认可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如何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通常原则。
除此之外,要宣传基础的心理保健和疾病预防知识,如鼓励农村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习惯、不酗酒、远离毒品,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保持社会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
2.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识别
常见的、重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精神障碍,大致包括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障碍、抑郁症和其他情感障碍、焦虑性障碍、酒精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痴呆)等几个大的类别。一般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这些常见问题的宣教。当然根据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目的,也可以包括如儿童期常见心理问题、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妇女特殊的心理问题(如经前期的情绪问题、产后抑郁症)等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应对亚临床的焦虑抑郁情绪、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等不一定达到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这些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便于个人及时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个人发现其身边的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时识别和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促使他们正确地利用心理卫生专业服务,是促进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3.正确的求助行为
在说明了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教会了如何识别和发现这些心理问题后,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教给农村社区居民如何进行正确的求助。由于农村地区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常常极为缺乏,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清楚地告诉农村社区居民,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可以在什么地方、什么机构、向什么样的人寻求专业的求助。应该列出这些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以便农村社区居民寻求专业帮助。
普通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常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因此有必要强调,许多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卫生服务获得帮助的,是可以治疗的。如果已经求助,那么遵医行为是心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总的来说,这个阶段要传达的信息包括:心理问题是可以而且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的,专业帮助是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如何才能正确地寻求专业帮助,以及如何能从专业人员的帮助中获得最大的效果。
4.消除社会歧视与偏见
除了心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价格、文化因素、知晓程度等影响因素以外,社会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歧视和偏见也是影响心理问题个体求助行为的重要因素。社会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存在严重的歧视和偏见,其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从认知上来说,可以表现为刻板印象。如认为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患者都是不可预测的、无法理解的、愚蠢的、道德不好的、不值得信任的等。从情感上来说,可以表现为害怕、恐惧、担心、不信任、拒绝等。从行为上来说,可以表现为不愿意和患者交朋友、不愿意和患者说话、不愿意和患者成为邻居、不愿意和患者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交往等。这些歧视和偏见使得心理问题者和精神障碍患者羞于谈论和承认自己的问题,不愿意就诊或拖延就诊,不愿意服用药物坚持治疗,因此不利于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发现、就诊和康复。
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农村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呢?根据知识信念行为(知性行)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在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水平有助于降低相关偏见和歧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知识水平以降低歧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宣传正确的心理卫生知识,如心理问题是很常见的,是可以获得治疗的,有心理问题的人并不都是精神病,有精神病的个体也是可以通过坚持治疗获得很大程度康复的。这些知识宣教可以在社区中起到减轻偏见和歧视的作用,进而促进有心理问题的人的求助行为,以及减少有心理问题的人受到的区别对待,进而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