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及其本质: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媒介及其本质: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介往往表现为人类的通信技术手段和载体。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的形式、媒介的渠道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媒介传播信息的效能大大提高。尤其是专门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刊等专业传播组织的出现,意味着媒介运行方式进步到大众传播时代。在社区心理宣教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是亟须关注的焦点之一。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

媒介及其本质: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实践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中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人的感、知觉等生理和精神性因素的延伸。他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著名观点,媒介是信息通过的载体和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介也是心理健康知识在社区宣教的平台。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提出了媒介情景论,认为情境即是信息系统,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情境,电子媒介能促成不同情境的整合,电子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变化正在引发人们社会角色形式的变化。

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介往往表现为人类通信技术手段和载体。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的形式、媒介的渠道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媒介传播信息的效能大大提高。从历史发展来看,媒介的发展水平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相适应的。尤其是专门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刊等专业传播组织的出现,意味着媒介运行方式进步到大众传播时代。今天,媒介技术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媒介形式不断组合和更新,媒介功能日益强大,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大众传媒不仅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中介和工具,还是人们精神的依赖和寄托。在城市社区管理的手段上,目前许多城市如依北京、上海、克拉玛依等的社会管理部门都建立了政府信息工作平台,许多工作信息能够快速地传达给相关人员,社会的发展处处打上了传媒的痕迹。

媒介是人身心机能的延伸,媒介的发展就意味着人的感知觉的不断延伸,人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都有媒介信息的积淀,带来了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增强。依靠媒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愈来愈密切,形成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带来生活的新变化,人对媒介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烈,电视电影手机、网络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正在突破技术工具性限制,以信息方式负载了人更多的主体性,并通过负载人的主体性,构成人生存方式的一部分,渗入到社会结构中去。媒介给个体带来很大的心理冲突,产生一些个体难以控制的因素。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被个体能够控制的因素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少,不是人可以控制媒介,反而形成了媒介对个体的严密控制,个人在感觉到自身力量变得愈来愈大时,反而在媒介所形成的网络中感觉到越来越无能为力,内心的焦虑与冲突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不断充实的同时却感到真正的空虚和无奈。在社区心理宣教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是亟须关注的焦点之一。(www.xing528.com)

目前,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由于报纸的发行量较大,信息较为详细,信息成本低,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因而受众面最大。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投入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甚至需要占用大量的信息流量费用,较适用于青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