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RECEDE-PROCEED模式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由Lawrence Green和Marshall Kreuter创建的PRECEDE-PROCEED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科学性,不仅适用于健康促进领域,对其他社会科学项目的计划也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PRECEDE-PROCEED模式基于目标人群和目标社区需要的综合性计划制定体系;以评价社区和人群需要的研究和分析开始,倒推满足这些需要的步骤和措施。该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用演绎的方式逐步推进。先问“为什么”要进行该项目,然后再问“如何去进行”该项目,避免一系列的主观猜测代替需求诊断;二是遵从“健康行为是复杂、多维、受众多因素影响”的观点。
PRECEDE-PROCEED模式为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骤,PRECEDE着重应用于需求分析,PROCEED模式则着重应用于实施过程和评价过程。该模式的系统性方法和步骤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特定的指南,指导他们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有了该模式的指导,干预使用的资源也能够更经济、更有效地发挥作用。PRECEDE-PROCEED模式的基本框架如图3-1所示。
图3-1 PRECEDE-PROCEED模式的基本框架
PRECEDE-PROCEED模式包括两个阶段9个步骤。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社区需求评估),即PRECEDE阶段(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s)。涉及在目标社区和相关组织中开展调查研究以确定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并在项目的各具体目标中设定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步骤1:社区诊断。通过估测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估他们的需求和健康问题;最好由目标人群亲自参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因他们所经历的各类社会问题是生活质量最实际、最真实的写照。
步骤2: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认目标人群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目标。
步骤3:行为与环境诊断。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确认与步骤2选定的健康问题的相关行为和环境问题,因这些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干预加以影响。环境因素对个人来说是外部的因素,但可通过人们的行动改善环境,以支持健康的行为。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健康促进也包括通过影响群体行为而直接作用于环境。因此,健康促进规划不能仅限于群众的行为改变,同时应认识到强大的社会力量对规划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步骤4:教育与组织诊断。为制定教育与组织策略用于健康促进规划以促进行为和环境的改变,应从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着手。根据健康和行为的大量研究,有数百种因素能潜在地影响其特定的健康行为。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以及理解,也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
促成因素包括技能、资源或执行规划中的障碍、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
强化因素指奖励及采纳健康行为者的反馈信息。
研究这三类因素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地制定教育策略,即根据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资源情况确定干预重点。
步骤5:管理与政策诊断。评估组织与管理能力及在规划执行中资源、政策、人员能力和时间安排。通过社区开发、协调、完善组织与政策,以便规划的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即PROCEED阶段(policy,regulator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指执行教育/环境干预中应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
步骤6至9:为评价阶段。评价不是PRECEDE模式的最后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模式始终。
开展各种场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虽然规划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规划制定的程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参照PRECEDE-PROCEED模式的思维方法,社区需求的评估是首要的阶段。在制订社区心理健康促进规划时,首先不是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某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能通过健康促进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从分析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入手。
(二)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主要问题;二是确定目标人群;三是了解社区资源。(www.xing528.com)
居民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鉴于有限的资源,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面对这样的矛盾,就需要我们自众多的问题中找到主要问题,先将目光聚焦在主要问题上。因此,找出心理健康需求是需求分析的关键任务之一。
目标人群是指实现总目标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或心理健康服务对象。目标人群包括3类:一级目标人群,是指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将直接干预的人群。二级目标人群,是指对一级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有直接、重要影响的人群。三级目标人群,是指决策者、经济支持者和权威人士等对项目执行与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群。目标人群是心理健康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保证。如果一级、二级目标人群积极性高,就会极大地方便心理健康服务的落实。如果三级目标人群对心理服务项目足够重视,又是推进项目开展的极大动力。
社区资源是指为一个社区掌握和动员的资源,主要包括社区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社区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分散性、动态性、独立性等特点。卫生项目的开展,需要依托社区中的各类资源。如果社区中原来就已经有很好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那么就会便于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开展。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既然心理健康服务在这个社区中已经成熟了,是否还有需要继续开展此类项目。因而,在项目设计阶段,应该全面了解社区资源情况。
(三)需求分析的内容
1.社区诊断
社区诊断是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利用各种途径来源的信息来增进人们对其自身生活质量及共同利益的认识和关注。
社区诊断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和个人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包括:①社会政策环境:如在社区中,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是否有相关领导的支持;有没有相关的精神卫生工作的政策文件等等;②社会经济环境: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年收入、就业、住房条件等。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存在的问题可能不同。了解相关信息,可以侧面反映人群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人群的精神状态、对社会的关注度、参与度等;③社会文化环境:如居民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其心理健康状态可能并不相同,对心理健康预防保健的态度也有差异。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干预更有针对性;④卫生服务系统特征:如卫生机构的构成、数量,卫生发展规划,卫生服务覆盖面等。卫生服务系统是否完善,是今后开展卫生项目的基本保证。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项目时,就必须有卫生系统各部门的配合,甚至还需要其他部门,如街道、学校等的配合;⑤资源情况:如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及时间、信息等无形资源。
总体来说,在社区诊断阶段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状况;社区内是否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服务或有哪些相关工作;与精神卫生政策法规制度相关的有哪些;组织网络建设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内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设置情况;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
2.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流行病学主要分三步进行:①评价各健康问题的重要性;②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③确定拟达到的健康目标。评价各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可以通过收集各健康问题在人群中的数量和分布,提出各健康问题的相对重要性等形式进行。随后,需要从几个健康问题中挑选出一个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可以从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负担、高危人群范围、问题是否可干预、是否已被关注、通过干预是否能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及是否已被列为优先问题这6个方面来考虑。在确定优先问题后,应确定项目拟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包括以下4点:项目的目标人群、该人群将获得什么样的健康利益、健康利益的程度以及项目开展的时间。
例如,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前,应该进行流行病学诊断以了解在青少年中间是否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间的严重性以及哪些心理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大。进而分析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干预措施,是否可以预防或缓解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3.行为和环境诊断
行为和环境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影响在社会诊断和流行病学诊断阶段确定的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行为和环境决定因素,即危险因素。行为因素是指能导致问题发生或增加问题严重程度的高危人群的行为或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是指个体之外、非个体所能控制的社会和物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支持行为的改变或影响健康的结局。行为诊断是指对与社会诊断和流行病学诊断所鉴定出的目标和问题有联系的行为的系统分析。环境诊断是指对与行为诊断中鉴定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或直接影响个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社会和物质环境因素的平行分析。行为诊断可以通过描述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因素;建立一个行为的分类系统;根据既定的重要性标准评判行为;根据标准评判行为的可改变性;选择行为改变的目标并描述行为目标5个步骤来实现。环境诊断可以通过鉴定出可以改变的健康问题的环境决定因素;根据相对重要性标准来评判各环境因素;评判环境因素的可改变性;选择环境改变对象和描述环境改变目标5个步骤来实现。
比如在开展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前,就应该深入了解一些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判断哪些是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可以改变,怎么去改变。比如说让自闭症儿童多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缓解他们的病情。但是,在行为诊断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几乎不参与任何活动,平时几乎无事可做,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但通过干预,是可以改变自闭症儿童缺乏体育锻炼这一现象。故而,就可以将增加自闭症儿童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行为改变的目标。在环境诊断中发现,很多人对于自闭症儿童不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也不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让自闭症儿童在家庭以外的场所活动,就连医生对自闭症儿童的体质也缺少重视,但这些因素也都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改变的。
4.教育和生态诊断
在选择好拟进行干预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后,就应鉴定发起和维持行为或环境改变的决定因素和强化因素,这些因素可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认为这些因素共同增加行为或环境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倾向因素是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包括个体的态度、信念、现有技能等。促成因素是允许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一个环境因素来影响行为,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强化因素是紧随行为之后,为行为的长期坚持或重复提供持续奖赏或激励的因素,如社会支持、同辈影响等。根据这三种因素是否可以改变,就可以制定干预方式和内容。同样,干预活动的制定还是要确定优先项目,应该有重点地选择,如选择较易开展的干预活动或效果会比较好的干预活动,而不能全都纳入,否则可能导致没有时间精力来完成所有活动,降低项目的效率。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来说,在确定了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因素后,就应该将各类因素归类,鉴定哪些是倾向因素、哪些是促成因素、哪些是强化因素,并判断这些因素是否可以改变。如果不可以改变而依然进行干预,那必然会导致项目的失败,最终浪费资源。比如,在自闭症儿童的体育干预项目中,倾向因素可能是家长不了解相关知识,没有意识到自闭症的危害,不了解体育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感受到问题的危害、紧迫性,知道体育活动的意义,建立改变问题的信念;促成因素是提供一定的资源供应,如体育运动方面的技能培训,带他们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强化因素则是自闭症专家的劝告或建议,学校、社区的协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5.管理和政策诊断
当确定项目拟解决的优先问题、对象、目标以及干预方法后,就应该将之转化成具体的活动。管理和政策诊断指的是分析一个组织机构内可能促成或干扰健康促进项目发展的政策、资源和情景,也就是确定一些影响项目实施的关键性管理和政策因素。管理诊断的内容应包括:项目需要的资源,如时间、人力、预算;影响实施的有关因素,如员工的承诺态度、项目目标、改变的速度、熟悉程度、复杂性、社区外周环境等。政策诊断的内容应包括:评价组织机构的政策、规章制度等,如调整项目方向与政策一致。
同样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体育干预来说,应该鉴定出体育干预所需资源来积极地促进体育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干预训练中的运用。最终选择的措施是提高专业机构的咨询服务,建立以患儿家庭为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儿家庭进行访视,使其在倾向因素上意识到体育干预在自闭症幼儿干预中的作用,在促成因素上获得有关进行体育干预的技能与社区资源的支持,在强化因素上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