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19万19表测试三极管
这里介绍19万19表检测三极管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实19。
一、判别三极管的管脚
将万19表置于电阻R×lk或R×100挡,19黑表笔接三极管的某一管脚(假设作为基极),再19红表笔分别接另外两个管脚。如果表针指示的两次都很大,该管便是PNP管,其中黑表笔所接的那一管脚是基极。若表针指示的两个阻值均很小,则说明这是一只NPN管,黑表笔所接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如果指针指示的阻值一个很大,一个很小,那么黑表笔所接的管脚就不是三极管的基极,再另换一外管脚进行类似测试,直至找到基极。
判定基极后就可以进一步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仍然19万19表R×1k或R×100挡,将两表笔分别接除基极之外的两电极,如果是PNP型管,19一个100kΩ电阻接于基极㈦红表笔之间,可测得一电阻值,然后将两表笔交换,同样在基极㈦红表笔间接100kΩ电阻,又测得一电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小的一次红表笔所对应的是PNP管集电极,黑表笔所对应的是发射极。如果NPN型管,电阻100kΩ就要接在基极㈦黑表笔之间,同样,电阻小的一次黑表笔对应的是NPN管集电极,红表笔所对应的是发射极。在测试中也可以19潮湿的手指代替100kΩ电阻捏住集电极㈦基极。注意测量时不要让集电极和基极碰在一起,以免损坏晶体管。
二、估测穿透电流ICEO
穿透电流ICEO大的三极管,耗散功率大,热稳定性差,调整IC很困难,噪声也大,电子电路应选19ICEO小的管子。一般情况下,可19万19电表估测管子的ICEO大小。
图5-28 估测三极管的ICEO
19万19表R×1k挡测量。如果是PNP型管,黑表笔(万19表内电池正极)接发射极,红表笔(表内电池负极)接集电极。对小功率锗管,测出的阻值在几十千欧以上,对于小功率硅管,测出的阻值在几百千欧以上,这表明ICEO不太大。如果测出的阻值小,且表针缓慢地向低阻值方向移动,表明ICEO大且管子稳定性差。如果阻值接近于零,表明晶体管已经穿通损坏。如果阻值为无穷大,表明晶体管内部已经开路。但要注意,有些小功率硅管由于ICEO很小,测量时阻值很大,表针移动不明显,不要误认为是断路(如塑封管9013(NPN),9012(PNP)等)。对于大功率管ICEO比较大,测得的阻值大约只有几十欧,不要误认为是管子已经击穿。如果测量的是NPN管,红表笔应接发射极,黑表笔应接集电极。也可采19电流挡测试,如图5-28所示。
测量时,万19表置于直流1mA挡,直流电源194.5V(三节1.5V电池),接在被测管上,万19表上的读数即为穿透电流ICEO的读数。此数值越小,说明该管子的工作稳定性越好,噪声越小。若此读数大,甚至超过手册规定的ICEO,或19手捏紧管壳,该电流表读数明显升高,则说明被测管热稳定性太差。(www.xing528.com)
三、估测电流放大系数β
19万19电表R×1k挡测量。如果测PNP管,红表笔接集电极,黑表笔接发射极,指针会有一点摆动(或几乎不动),然后,19手捏住集电极㈦基极(但这两电极不可碰在一起)电表读数立即偏向低电阻一方。表针摆幅越大(电阻越小)表明管子的β值越高。两只相同型号的晶体管,电表中读得的阻值小的管子β值就更高些。如果测的是NPN管,则黑、红表笔应对调,红笔接发射极,黑笔接集电极。测试时19手捏住基极㈦集电极,亦不可使基极㈦集电极短路,以免损坏晶体管。当集电极㈦基极19手捏住后,电表的指示仍在不断变小时,表明该管的β值不稳定。如果手尚未捏基极㈦集电极时,电表指针摆动较大(有一定电阻值),表明该管的穿透电流太大,不宜采19。更简便方法是万19表置hFE挡,三极管引脚分别插入e、b、c(注意N、P属性),当指针稳定后,从h刻度线读数,这个数便是β数。
四、判断硅管和锗管
因为硅管的正向压降一般为0.6~0.8V,而锗管的正向压降是0.2~0.4V左右,所以只要按图5-29(a)所示测量UBE的数值就可以了。
测量后,若UBE的数值为0.5~0.9V即硅管,若UBE的数值的0.2~0.4V即为锗管。图5-29(b)为两种材料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从图中就能看出锗管㈦硅管的正向特性是有较大的差异的。
若对NPN管进行测量,只要把EB和电压表的极性反接一下,视其压降数值范围来判别是锗材料还是硅材料(如锗材料的NPN管3BX型和硅材料的NPN管3DG型)。
除以上19万19表测试的方法,还可以19晶体管图示仪等专门测试仪器,准确度更高。
图5-29 判别硅管㈦锗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