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艺术教学:师生关系发展的新思路

钢琴艺术教学:师生关系发展的新思路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追溯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认为,师生关系研究的总体格局在未来将发生如下变化或需要做如下改进。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应该是对活动的研究,而不是对单个行为的研究。因此,从专门解释人际影响的微观视角来研究师生关系实践是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走向。

钢琴艺术教学:师生关系发展的新思路

从对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来看,对师生关系的学科化研究现在已经形成两种范式及其所包含的多种视角并存的总体格局。研究的焦点包括师生关系的目标、方式以及相关因素的运行或作用机制;研究的学科视角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系统论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方法既有一般性的理论演绎,也有对现实经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的目标既有对规范性规律和模式的揭示,也有对复杂性脉络的描绘。从总体上看,这种研究格局表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的总体特征。通过追溯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认为,师生关系研究的总体格局在未来将发生如下变化或需要做如下改进。

第一,虽然规范性研究范式目前还是师生关系研究的主流,但将受到复杂性研究范式越来越强烈的挑战,直至为其所代替。从整体上看,规范性研究范式在师生关系研究中还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这种规范性的假设脱离了人们的日常实践,其在解释实践和指导实践上的乏力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人们批判规范性研究范式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对规范性假设的质疑,这种假设致使对师生关系的规范性认识既不具有对现实的深刻解释力,也没有显示出对日常实践的巨大指导力。因此,以复杂性假设为基础的复杂性研究范式将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认可,这种研究范式也将逐渐代替规范性研究范式。

第二,复杂性研究范式需要加强在一般层面或整体层面上的认识。目前,对师生关系的复杂性研究范式多侧重于对特定情境中的师生关系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者更强调从单个个案或多个个案中揭示规范性研究范式所未真正关注的因素。在这种研究丰富了师生关系研究的同时,它们也产生了以复杂性理念为基础对师生关系进行一般性或整体性认识的需要,因为只有这种研究才能产生一种可以替代规范性研究范式的整体视角和认识,从而为彻底解决规范性研究范式缺乏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弊端提供认识基础。

第三,复杂性研究范式需要转变到以活动为中心。在互动论和微观政治学等理论的影响下,现有的复杂性研究范式强调从师生个体行为的发生来理解师生关系。这种对师生关系活动的分解认识,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对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对师生关系活动形式、流程以及关系生成机制的理解。因此,现有的复杂性研究范式具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但师生关系并不是单个行为的简单累加,师生关系的结果也是在多个行为的联结或交汇中生成,因此师生关系的研究核心应该转移到活动层面上来。所以,对个体行为的认识只是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

第四,复杂性实现范式需要关注交往中力量作用的维度。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应该是对活动的研究,而不是对单个行为的研究。由于活动是由多个行为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联结而成的整体,而这种联结的实质、形式和流程是下一步研究的核心。由于行为本身的多样性以及交互性,因此从对师生关系行为内在的力量作用维度来研究师生关系活动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在充分认识各种行为蕴含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之后,对师生双方行为在力量方向上的考察和力量大小上的衡量,将是理解师生关系活动的一种基本视角,这也是在实践中理解师生关系生成的一种必然要求。

学校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对于各个学校乃至社会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关于师生关系未来研究的四种主要趋势来看,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要加强在复杂性实现范式下对交往活动中的力量交汇机制以及力量关系生成机制的整体性认识。因此,从专门解释人际影响的微观视角来研究师生关系实践是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走向。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课程教学体系(www.xing528.com)

高校钢琴课程理论知识、演奏实践等教学,校内领导及教育部门应针对教材大纲要求,以及不同学生钢琴学习状况等,对传统“讲授式”钢琴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创新。通过钢琴课堂情境创设、网络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钢琴家、钢琴乐段理论知识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钢琴曲演奏、乐段伴奏的技巧,深度挖掘钢琴作品中的艺术情感人文表达,来培养学生钢琴乐曲学习的创新意识、钢琴演奏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软件、PPT 课件等,向学生展示不同乐曲弹奏的琴键力度、演奏节奏,或者在课堂中播放名家弹奏视频,引导学生聆听钢琴乐曲的创作风格、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以激发学生参与钢琴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钢琴演奏过程中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展现与应用。

(二)革新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传统钢琴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通常根据教材的钢琴理论知识、乐段演奏要求等,对学生展开钢琴乐曲历史、钢琴乐曲风格、名家演奏乐段理论,以及钢琴独奏实践的教育教学。这一情况下,教师需改革传统的“大班授课”钢琴教学模式,增加包括双钢琴演奏、四手联弹、多乐器合作演奏等课程训练内容,通过全方位创新钢琴课堂教学语言、教学侧重方向,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钢琴乐曲的演奏乐理、情感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加规范自身的钢琴乐曲弹奏技巧、音乐情感表达能力。之后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阶段、学习能力,选择适宜的钢琴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钢琴基础理论知识、乐段弹奏技法,强化不同学生主体钢琴乐段演奏的个人风格,从而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提升钢琴课程内容的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运用丰富的钢琴教学形式强化师生互动交流与实践

由于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前,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钢琴学习经验,所以其对钢琴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掌握也存在差异,因而因材施教成为高校钢琴教学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设钢琴演唱会、钢琴乐曲座谈会等活动,展开一系列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钢琴乐曲的组织教育,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即兴表达,调动学生参与钢琴理论知识学习、弹奏与演唱的创新能力,来更好地展现钢琴乐曲中的艺术语言、情感内涵。另一方面,在钢琴课堂中教师可以“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钢琴乐曲的独奏、伴奏与合奏练习,加强钢琴乐曲和声、琴键节奏、音乐旋律的灵活交流与指导,使学生在钢琴演奏实践中真正做到与理论相结合,以此塑造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情感感受力,促进其在钢琴曲演奏中创新想象力的发展,最终实现高校钢琴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