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格化滤镜
风格化滤镜组主要作用于图像的像素,可以强化图像的色彩边界,所以图像的对比度对此类滤镜的影响较大。风格化滤镜最终营造出的是一种印象派的图像效果。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风格化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查找边缘滤镜:用来勾画相对于白色背景的深色线条的图像的边缘,得到图像的大致轮廓。如果先加大图像的对比度,然后再应用此滤镜,可以得到更多更细致的边缘,应用后效果如图10-1-1所示。
图10-1-1 查找边缘滤镜效果
图10-1-2 等高线滤镜效果
②等高线滤镜:类似于查找边缘滤镜的效果,但允许指定过渡区域的色调水平,主要作用是勾画图像的色阶范围。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色阶”为128,“边缘”为较高,效果如图10-1-2所示。
图10-1-3 风滤镜效果
③风滤镜:在图像中色彩相差较大的边界上增加细小的水平短线来模拟风的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方法”为风,“方向”为从右,效果如图10-1-3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风”:细腻的微风效果。
·“大风”:比风效果要强烈得多,图像改变很大。
·“飓风”:最强烈的风效果,图像已发生变形。
·“从左”:风从左面吹来。
·“从右”:风从右面吹来。
④浮雕效果滤镜:生成凸出和浮雕的效果,对比度越大的图像浮雕的效果越明显。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角度”为135度,“高度”为3像素,“数量”为100%,效果如图10-1-4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角度”:为光源照射的方向。
·“高度”:为凸出的高度。
·“数量”:为颜色数量的百分比,可以突出图像的细节。
⑤扩散滤镜:搅动图像的像素,产生类似透过磨砂玻璃的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模式”为正常,效果如图10-1-5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图10-1-4 浮雕滤镜效果
图10-1-5 扩散滤镜效果
·“正常”:为随机移动像素,使图像的色彩边界产生毛边的效果。
·“变暗优先”:用较暗的像素替换较亮的像素。
·“变亮优先”:用较亮的像素替换较暗的像素。
·“各向异性”:创建出柔和模糊的图像效果。
⑥拼贴滤镜:将图像按指定的值分裂为若干个正方形的拼贴图块,并按设置的位移百分比的值进行随机偏移。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拼贴数”为10,“最大位移”为10%,“填充空白区域用”为背景色,效果如图10-1-6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拼贴数”:设置行或列中分裂出的最小拼贴块数。
·“最大位移”:为贴块偏移其原始位置的最大距离(百分数)。
·“背景色”:用背景色填充拼贴块之间的缝隙。
·“前景色”:用前景色填充拼贴块之间的缝隙。
·“反选颜色”:用原图像的反相色图像填充拼贴块之间的缝隙。
·“未改变颜色”:使用原图像填充拼贴块之间的缝隙。
⑦曝光过度滤镜:使图像产生原图像与原图像的反相进行混合后的效果,应用后效果如图10-1-7所示(注:此滤镜不能应用在Lab模式下)。
图10-1-6 拼贴滤镜效果
图10-1-7 曝光过度滤镜效果
图10-1-8 凸出滤镜效果
⑧凸出滤镜:将图像分割为指定的三维立方块或棱锥体。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类型”为块,“大小”为30像素,“深度”为30,选中“随机”,效果如图10-1-8所示(注:此滤镜不能应用在Lab模式下)。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块”:将图像分解为三维立方块,将用图像填充立方块的正面。
·“金字塔”:将图像分解为类似金字塔形的三棱锥体。
·“大小”:设置块或金字塔的底面尺寸。
·“深度”:控制块突出的深度。
·“随机”:选中此项后使块的深度取随机数。
·“基于色阶”:选中此项后使块的深度随色阶的不同而定。
·“立方体正面”:勾选此项,将用该块的平均颜色填充立方块的正面。
·“蒙版不完整块”:使所有块的突起包括在颜色区域。
2)模糊滤镜组
模糊滤镜组主要用于不同程度地减少相邻像素间颜色的差异(使图像产生柔和、模糊的效果)。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模糊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图10-1-9 表面模糊效果
①表面模糊:该滤镜在保留边缘的同时模糊图像,主要用于创建特殊效果并消除杂色或粒度。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8像素,“阈值”为100色阶,效果如图10-1-9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半径”:是指定模糊取样区域的大小。
·“阈值”:控制相邻像素色调值与中心像素值相差多大时才能成为模糊的一部分,色调值相差小于阈值的像素被排除在模糊之外。
②动感模糊:该滤镜是模仿拍摄运动物体的手法(通过对某一方向上的像素进行线性位移产生运动模糊效果),把当前图像的像素向两侧拉伸。拖动对话框底部的划杆来进行调整模糊的程度(或者输入数值)。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角度”为50度,“距离”为48像素,效果如图10-1-10的所示。
③方框模糊:方框模糊是基于图像中相邻像素的平均颜色来模糊图像的,半径值越大,模糊的效果越强烈。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0像素,效果如图10-1-11的所示。
④高斯模糊:该滤镜可根据数值快速地模糊图像,产生很好的朦胧效果。高斯是指对像素进行加权平均所产生的曲线。在高斯模糊对话框中,可以利用拖动划杆来调整当前图像模糊的程度,还可以输入半径数值来调整。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3像素,效果如图10-1-12的所示。
图10-1-10 动感模糊效果
图10-1-11 方框模糊效果
⑤进一步模糊:与模糊滤镜产生的效果一样(只是强度增加到三四倍)。
⑥径向模糊:该滤镜可以产生具有辐射性模糊的效果,即模拟相机前后移动或旋转产生的模糊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15,“模糊方法”为旋转,“品质”为好,效果如图10-1-13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旋转”:当前文件的图像有中心旋转式的模糊,模仿旋涡的质感。
·“缩放”:当前文件的图像有缩放的效果出现。
图10-1-12 高斯模糊效果
图10-1-13 径向模糊效果
⑦镜头模糊:向图像中添加模糊以产生更窄的景深效果,以便使图像中的一些对象在焦点内,而使另一些区域变模糊。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5,“阈值”为255,其余参数为默认,效果如图10-1-14所示。
图10-1-14 镜头模糊效果
⑧平均模糊:找出图像或选区的平均颜色,然后用该颜色填充图像或选区以创建平滑的外观,例如,如果选择了草坪区域,该滤镜会将该区域更改为一块均匀的绿色部分,如图10-1-15所示。
⑨特殊模糊:该滤镜能找出图像的边缘并对边界线以内的区域进行模糊处理(它的好处是在模糊图像的同时仍使图像具有清晰的边界)有助于去除图像色调中的颗粒、杂色。
⑩形状模糊:使用指定的内核来创建模糊。从自定形状预设列表中选取一种内核,并使用“半径”滑块来调整其大小。通过单击三角形并从列表中进行选取,可以载入不同的形状库。半径决定了内核的大小;内核越大,模糊效果越好。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0像素,“形状”为骨头形状,效果如图10-1-16所示。
图10-1-15 平均模糊效果
图10-1-16 形状模糊效果
3)扭曲滤镜组
扭曲滤镜组主要对图像进行几何变形,以创造出三维效果或其他的整体变化。每一个滤镜都能产生一种或数种特殊效果,但都离不开一个特点:对影像中所选择的区域进行变形、扭曲。这些滤镜在运行时一般会占用较多的内存空间。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扭曲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波浪:使图像产生波浪扭曲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生成器数”为2,“波长”最小为10,最大为120;“波幅”最小为5,最大为35;“比例”水平、垂直均为100%;“类型”为正弦,“未定义区域”为重复边缘像素,效果如图10-1-17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生成器数”:控制产生波的数量,范围是1到999。
·“波长”: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决定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两值相互制约,最大值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小值。
·“波幅”: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决定波的高度,两值相互制约,最大值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小值。
·“比例”:控制图像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程度。
·“类型”:有3种类型可供选择,分别是正弦、三角形和正方形。
·“随机化”:每单击一下此按钮都可以为波浪指定一种随机效果。
·“折回”:将变形后超出图像边缘的部分反卷到图像的对边。
·“重复边缘像素”:将图像中因为弯曲变形超出图像的部分分布到图像的边界上。
图10-1-17 波浪滤镜效果
图10-1-18 波纹滤镜效果
图10-1-19 极坐标滤镜效果
②波纹:可以使图像产生类似水波纹的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392%,“大小”为中,效果如图10-1-18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数量”:控制波纹的变形幅度,范围是-999%到999%。
·“大小”:有大、中和小3种波纹可供选择。
③极坐标:可将图像的坐标从平面坐标转换为极坐标或从极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为“平面坐标到极坐标”,效果如图10-1-19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平面坐标到极坐标”:将图像从平面坐标转换为极坐标。
·“极坐标到平面坐标”:将图像从极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④挤压:使图像的中心产生凸起或凹下的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50%,效果如图10-1-20的所示。
图10-1-20 挤压滤镜效果
图10-1-21 切变滤镜效果
图10-1-22 球面化滤镜效果
“数量”:控制挤压的强度,正值为向内挤压,负值为向外挤压,范围是-100%到100%。
⑤切变滤镜:可以控制指定的点来弯曲图像,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未定义区域”为折回,效果如图10-1-21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折回”:将切变后超出图像边缘的部分反卷到图像的对边。
·“重复边缘像素”:将图像中因为切变变形超出图像的部分分布到图像的边界上。
⑥球面化滤镜:可以使选区中心的图像产生凸出或凹陷的球体效果,类似挤压滤镜的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100%,效果如图10-1-22的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数量:控制图像变形的强度,正值产生凸出效果,负值产生凹陷效果,范围是-100%到100%。
·“正常”: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共同变形。
·“水平优先”:只在水平方向上变形。
·“垂直优先”:只在垂直方向上变形。
⑦水波滤镜:使图像产生同心圆状的波纹效果。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为10,“起伏”为5,“样式”为水池波纹,效果如图10-1-23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数量”:为波纹的波幅。
·“起伏”:控制波纹的密度。
·“围绕中心”:将图像的像素绕中心旋转。
·“从中心向外”:靠近或远离中心置换像素。
·“水池波纹”:将像素置换到中心的左上方和右下方。
图10-1-23 水波滤镜效果
图10-1-24 旋转扭曲滤镜效果
图10-1-25 置换滤镜效果
⑧旋转扭曲滤镜:使图像产生旋转扭曲的效果。在对话框中设置“角度”为500度,效果如图10-1-24的所示。
“角度”:调节旋转的角度,范围是-999度到999度。
⑨置换滤镜:可以产生弯曲、碎裂的图像效果。置换滤镜比较特殊的是设置完毕后,还需要选择一个图像文件作为位移图,滤镜根据位移图上的颜色值移动图像像素。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水平、垂直比例”为50,“置换图”为伸展以适合,“未定义区域”为重复边缘像素,效果如图10-1-25所示。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水平比例”:滤镜根据位移图的颜色值将图像的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多少。
·“垂直比例”:滤镜根据位移图的颜色值将图像的像素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多少。
·“伸展以适合”:为变换位移图的大小以匹配图像的尺寸。
·“拼贴”:将位移图重复覆盖在图像上。
·“折回”:将图像中未变形的部分反卷到图像的对边。
·“重复边缘像素”:将图像中未变形的部分分布到图像的边界上。
4)锐化滤镜组
锐化滤镜组的各项命令主要是通过增加相邻像素的对比度来使模糊图像变清晰。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锐化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USM锐化:是通过增强图像边缘的对比度来锐化图像,增加图像边缘的清晰度,锐化值越大越容易产生黑边和白边。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www.xing528.com)
·“数量”:控制锐化效果的强度。
·“半径”:指定锐化的半径,半径值越大,锐化的规模越大,锐化地越强。
·“阈值”:指定相邻像素之间的比较值,值越大,锐化规模越大,过渡自然;数值越小,反差
越大,针对边缘更有用。
例如,打开“USM锐化练习素材”,执行Ctrl+J复制一个图层,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命令,设置“数量”为200%,“半径”为2.8像素,“阈值”为12色阶,锐化后效果如图10-1-26所示。
图10-1-26 USM锐化效果
【小技巧】
一般情况下,当锐化柔和的主体,如人物、动物、花草等,“数量”选大一些,“半径”选小一些;当需要最大锐化时,如大楼、硬币、汽车、机械设备等,“数量”选小一些,“半径”选大一些。
②防抖锐化:能够将因抖动而导致模糊的照片修改成正常的清晰效果,这对没有三脚架且拍照技术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一项很实用的功能。不过这一功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产生一些不自然的光晕。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模糊临摹边界”:可视为整个处理的最基础锐化,即由它先勾出大体轮廓,再由其他参数辅助修正。取值范围10~199,数值越大锐化效果越明显。当该参数取值较高时,图像边缘的对比会明显加深,并会产生一定的晕影,失真较大;参数较小时,则图像细腻,失真小,边缘对比弱,小细节丰富。建议如果图像模糊较为轻微,可以使用较小的值,对很模糊的图像使用较大的值。
·“源杂色”:是对原片质量的一个界定,通俗来讲就是原片中的杂色是多还是少,分为4个值:“自动”“低”“中”“高”。一般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里可以直接勾选“自动”,实测中发现自动的效果比较理想。
·“平滑”:用来对锯齿边缘和噪点进行控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值越大去杂色效果越好(磨皮的感觉),但细节损失也大,需要在清晰度与杂点程度上加以均衡。
·“伪像抑制”:专门用来处理锐化过度的问题,同样是0%~100%的取值范围,这个参数较大时,图像会略模糊一些,而参数较小时,图像清晰无比,但是在细节处会出现一些锐化过度的感觉,也需要在清晰度与画面间加以平衡。
·“高级”:就是默认隐藏的“高级”面板,简单来讲,防抖滤镜会对每一张照片进行小范围取样(它不会对一张3000万像素的大片全程检测,那样太耗时间),由于相机抖动原理,这个范围通常可以认为是整张照片的一个概括。但如果用户觉得自己的照片比较特殊,或者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就可以借助这项功能手工指定取样范围。默认情况下,新取样范围(可设置多个)可与老范围一并生效,但也可以通过打钩个别指定。
例如,打开“防抖锐化练习素材”,执行Ctrl+J复制一个图层,执行“滤镜”→“锐化”→“防抖锐化”命令,设置“模糊临摹边界”为26像素,“平滑”为20%,“伪像抑制”为70%,锐化后效果如图10-1-27所示。
图10-1-27 防抖锐化效果
③锐化、进一步锐化、锐化边缘:这3种锐化是软件自行设置默认值来锐化图像的,结果无法控制,越锐化产生的颗粒就越明显。
“锐化”是产生简单的锐化效果;“进一步锐化”是产生比锐化滤镜更强的锐化效果;“锐化边缘”与锐化滤镜的效果相同,但它只是锐化图像的边缘。
④智能锐化:“智能锐化”滤镜具有“USM锐化”滤镜所没有的锐化控制功能,可以设置锐化算法,或控制在阴影和高光区域中的锐化量,而且能避免色晕等问题,起到使图像细节清晰起来的作用。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数量”:设置锐化量,值越大,像素边缘的对比度越强,使其看起来更加锐利。
·“半径”:决定边缘像素周围受锐化影响的锐化数量,半径越大,受影响的边缘就越宽,锐化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角度”:为“移去”项的“动感模糊”项设置运动方向。
·“移去”:设置对图像进行锐化的锐化算法,“高斯模糊”是“USM锐化”滤镜使用的方法;“镜头模糊”将检测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动感模糊”尝试减少由于相机或主体移动而导致的模糊效果。
·“渐隐量”:调整高光或阴影的锐化量。
·“色调宽度”:控制阴影或高光中间色调的修改范围,向左移动滑块会减小“色调宽度”值,向右移动滑块会增加该值。
·“半径”:控制每个像素周围的区域的大小,该大小用于决定像素是在阴影还是在高光中。向左移动滑块是指定较小的区域;向右移动滑块是指定较大的区域。
演示案例
a.打开“智能锐化练习素材”,执行Ctrl+J复制一个图层。
b.执行“滤镜→”“锐化→”“智能锐化”命令。
c.设置“数量”值为“200%”,加大锐化量,增强像素边缘的对比度,使图像看起来更加锐利。
d.设置“半径”为10像素,半径越大受影响的边缘就越宽,锐化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e.设置“移去”为“镜头模糊”,可有限地区别影像边缘与杂色噪点,重点在于提高中间调的锐度和分辨率。移去“镜头模糊”能更好地控制画面边缘反差所产生的光晕带不会过宽,起到减少白边的作用,而移去“高斯模糊”会使边缘像素的光晕带变宽,锐化就会显得更柔和。对于人物的锐化,更适宜移去“镜头模糊”,而移去“高斯模糊”用于实物锐化较好。
图10-1-28 智能锐化效果
f.在“阴影”区,设置“渐隐量”值为“30%”,调整阴影的锐化量,保护图像暗部,以免锐化过度;设置“色调宽度”值为“80%”,控制阴影中间色调的修改范围,限制阴影光晕带的宽度;设置“半径”值为“20像素”,限定阴影像素数量,这样保护了图像的暗部不会过度锐化。
g.同样在“高光”区,设置“渐隐量”值为“20%”,“色调宽度”值为“60%”,“半径”值为“10像素”,锐化后效果如图10-1-28所示。
5)像素化滤镜组
像素化滤镜主要用于不同程度地将图像进行分块处理,使图像分解成肉眼可见的像素颗粒(如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点状等)视觉上看就是图像被转换成由不同色块组成的图像。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像素化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彩块化滤镜:使用纯色或相近颜色的像素结块来重新绘制图像,类似手绘的效果。应用该滤镜后效果如图10-1-29所示。
图10-1-29 彩块化滤镜效果
②彩色半调滤镜:模拟在图像的每个通道上使用半调网屏的效果,将一个通道分解为若干个矩形,然后用圆形替换掉矩形,圆形的大小与矩形的亮度成正比。例如,在对话框中应用默认参数,效果如图10-1-30所示。
“最大半径”:设置半调网屏的最大半径。
“网角(度)”:分为以下3个选项。
·对于灰度图像:只使用通道1。
·对于RGB图像:使用1、2和3通道,分别对应红色、绿色和蓝色通道。
·对于CMYK图像:使用所有4个通道,对应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通道。
图10-1-30 彩色半调滤镜效果
③点状化滤镜:将图像分解为随机分布的网点,模拟点状绘画的效果。使用背景色填充网点之间的空白区域。例如,在对话框中应用默认参数,效果如图10-1-31(b)所示。
“单元格大小”:调整单元格的尺寸,不要设得过大,否则图像将变得面目全非,范围是3~300。
图10-1-31 点状化和晶格化应用效果
④晶格化滤镜:使用多边形纯色结块重新绘制图像。例如,在对话框中应用默认参数,效果如图10-1-31(c)所示。
“单元格大小”:调整结块单元格的尺寸,不要设得过大,否则图像将变得面目全非,范围是3~300。
⑤马赛克滤镜:众所周知,马赛克的效果是将像素结为方形块。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单元格大小”为8方形,效果如图10-1-32(b)所示。
“单元格大小”:调整色块的尺寸。
⑥碎片滤镜:将图像创建4个相互偏移的副本,产生类似重影的效果。
例如,在对话框中应用默认参数,效果如图10-1-32(c)所示。
⑦铜版雕刻滤镜:使用黑白或颜色完全饱和的网点图案重新绘制图像。例如,在对话框中选择“类型”为中长直线,效果如图10-1-32(d)所示。
“类型”:共有10种类型,分别为精细点,中等点,粒状点,粗网点,短线,中长直线,长线,短描边,中长描边和长边等。
图10-1-32 马赛克、碎片、铜版雕刻使用效果
6)渲染滤镜组
渲染滤镜使图像产生三维映射云彩图像、折射图像和模拟光线反射效果,还可以用灰度文件创建纹理进行填充。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渲染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分层云彩:使用随机生成的介于前景色与背景色之间的值来生成云彩图案,产生类似负片的效果,此滤镜不能应用于Lab模式的图像。例如,应用分层云彩后效果如图10-1-33所示。
②光照效果:使图像呈现光照的效果,此滤镜不能应用于灰度、CMYK和Lab模式的图像。例如,在属性栏的“预设”中选择默认,单击“添加新的聚光灯”按钮,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强度”为25,聚光为44,其余参数均为0,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10-1-34所示。
图10-1-33 分层云彩效果
图10-1-34 光照效果属性参数设置及应用效果
(a)属性栏各选项含义
·“预设”:滤镜自带了17种灯光布置的样式,可以直接调用,还可以将自己设置的参数存储为样式,以备日后调用。
·“三种灯光类型”:点光,平行光和全光源。
·点光:当光源的照射范围框为椭圆形时为斜射状态,会投射出下椭圆形的光圈;当光源的照射范围框为圆形时为直射状态,效果与全光源相同。
·平行光:均匀的照射整个图像,此类型灯光无聚焦选项。
·全光源:光源为直射状态,投射下圆形光圈。
(b)属性对话框各参数含义
·“强度”:调节灯光的亮度,若为负值则产生吸光效果。
·“聚光”:调节灯光的衰减范围。
·“着色、曝光度、金属质感、环境”:设置光照颜色、曝光度、金属质感、环境4种属性。
·“纹理通道”:选择要建立凹凸效果的通道。
·“高度”:控制纹理的凹凸程度。
③镜头光晕:模拟亮光照射到相机镜头所产生的光晕效果。通过点击图像缩览图来改变光晕中心的位置,此滤镜不能应用于灰度、CMYK和Lab模式的图像。例如,在对话框中设置“高度”为100%,选择“电影镜头”,效果如图10-1-35所示。
“三种镜头类型”:50~300mm变焦、35mm聚焦、105mm聚焦和电影镜头。
图10-1-35 镜头光晕应用效果
④纤维填充:用选择灰度纹理填充选区。例如,设置前景色为#3920f7,背景色为#ffffff,在有图像的图层上应用“纤维填充”命令,效果如图10-1-36(a)所示。
⑤云彩:使用介于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的随机值生成柔和的云彩效果,如果按住Alt键使用云彩滤镜,将会生成色彩相对分明的云彩效果。例如,设置前景色为#3920f7,背景色为#ffffff,在新建图层上应用“云彩”命令,效果如图10-1-36(b)所示。
图10-1-36 纤维填充及云彩应用效果
7)杂色滤镜
杂色滤镜可以给图像添加一些随机产生的干扰颗粒,也就是杂色点,又称为“噪声”,也可以淡化图像中某些干扰颗粒的影响。
(1)应用方法 选择需要应用滤镜的图层,在“滤镜”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滤镜命令。
(2)杂色滤镜组中各命令详解
①减少杂色: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如果用很高的ISO设置,曝光不足或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在黑暗区中拍照时,就可能会导致出现杂色,图像的杂色显示为随机的无关像素,它们不是图像的一部分。“减少杂色”滤镜可基于影响整个图像或各个通道的设置保留边缘,从而减少杂色。
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a)“基本”选项:用来设置滤镜的基本参数,包括“强度”“保留细节”“减少杂色”和“锐化细节”。
·“存储当前设备的拷贝”按钮:可以将当前设置的调整参数保存为一个预设,以后需要使用该参数调整图像时,可在“设置”下拉列表中将它选择,从而对图像自动调整,如果要删除创建的自定义预设,可单击“删除当前设置”按钮。
·“强度”:用来控制所有图像通道的亮度杂色减少量,值越大,删除的亮度杂色越多。
·“保留细节”:用来设置图像边缘和图像细节的保留程度;当该值为100%时,可保留大多数图像细节,但会将亮度杂色减到最少。
·“减少杂色”:用来消除随机的颜色像素,该值越高,减少的杂色越多。
·“锐化细节”:用来对图像进行锐化。
·“移去JPEG不自然感”:可以去除由于使用低JPEG品质设置存储图像而导致的斑驳的图像伪像和光晕。
(b)“高级”选项:有两个选项卡,“整体”选项卡和“每通道”选项卡。
·“整体”选项卡:与前面的设置方法一样。
·“每通道”选项卡:可以分别对红色、绿色和蓝色通道的“强度”和“保留细节”设置。这是一项很有用的功能,因为杂色通常集中在蓝色通道,有时还有红色通道。在大多数数码照片中,绿色通道都是最干净的。
【小技巧】
在“每通道”选项卡中,在黑白窗口中按下鼠标时,将在该窗口和左边的彩色窗口中看到消除杂色前的情况。如果松开鼠标,将看到消除杂色后的结果。这是一种不错的预览设置的方式。
演示案例 (去除杂色)
a.打开素材,执行Ctrl+J复制图层。
b.执行“图像→”“调整→”“匹配颜色”,勾选“中和”。
c.执行“→编辑 渐隐匹配颜色”,设置不透明度为70%。
d.按Ctrl+J键复制图层,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滤去照片上的黑色,使照片变亮,设置该图层不透明度为60%。
e.按Shift+Ctrl+Alt+E键盖印图层,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设置“数量”为180%(一般在150%~250%之间),“半径”为0.5像素,阈值为0色阶。
f.因为该图中的斑点主要集中在脸部的蓝、绿的通道上,可以利用减少杂色滤镜进行皮肤磨皮,对五官与头发等纯色部位的清晰度细节没什么影响。
g.执行“滤镜→”“杂色→”“减少杂色”,参数设置:对每通道中的“红”通道设置,强度为10,保留细节为100%;“绿”通道的强度为10,保留细节为5%;“蓝”通道的强度为10,保留细节为4%。
h.按Shift+Ctrl+Alt+E键盖印图层,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设置亮度为8,对比度为24。
i.完成设置,效果如图10-1-37所示。
图10-1-37 减少杂色应用效果
②添加杂色:该滤镜通过给图像增加一些细小的像素颗粒,也就是干扰粒子,使干扰粒子混合到图像内的同时产生色散效果,也将它译为“增加噪声”滤镜。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数量”:添加染色的数量。
·“平均分布”:杂色点平均分布在每一个部分。
·“高斯分布”:杂色点高斯分布在每一个部分。
·“单色”:勾选以后杂色只存在黑、白两种颜色。
演示案例 (添加雨点)
a.打开素材,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雨”,填充为黑色。
b.对“雨”层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设置“数量”为75%,选中“高斯分布”和“单色”。
c.再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设置半径为0.5像素。
d.再执行“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设置角度为80度,距离为50像素。
图10-1-38 增加杂色应用效果
g.对“雨”层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设置半径为0.5像素。
h.更改“雨”层图层混合模式为“滤色”,不透明度为50%,完成效果如图10-1-38所示。
e.点击“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创建一个“色阶”调整层,调整输入色阶值为75、1.00、115,输出色阶为0、255,执行Ctrl+Alt+G,使剪切蒙版只应用于“雨”层。
f.选择“雨”图层,执行“滤镜→”“扭曲→”“波纹”,设置数量为10%,大小为大。
③去斑:该滤镜检查图像中的边缘区域,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区域,然后模糊,去除边缘外的部分。这种模糊可以去掉杂色同时保留原来图像的细节。考虑到实际意义,它也译为“去除杂质”滤镜。
④蒙尘与划痕:该滤镜适合对图像中的斑点和折痕进行处理,它能将图像中有缺陷的像素融入周围的像素。它是对刚扫描的图片进行处理时经常用的滤镜。对话框各参数含义如下:
·半径:数值越大越模糊,图像就越像放了一块半透明的布。
·阈值:数值越大,它边缘的划痕越清晰。
演示案例 (为旧照片去除纹理)
打开素材,执行Ctrl+J复制图层,执行“滤镜→”“杂色→”“蒙尘与划痕”,设置半径为2像素,阈值为2色阶,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设置数量为25%,半径为1像素,阈值为0色阶。为该素材添加蒙版,使用黑色画笔工具在蒙版上将眼睛涂抹出来,完成效果如图10-1-39所示。
图10-1-39 去除纹理应用效果
⑤中间值:该滤镜也是一种用于去除杂色点的滤镜,可以减少图像中杂色的干扰。工作时,通过搜索像素选区的半径范围来查找亮度相近的像素,清除与相邻像素差异太大的像素,并用搜索到的像素的中间亮度值替换中心像素。设置的数值越大,图像变得越模糊越柔和。
“中间值”和“蒙尘与划痕”两个滤镜,如果都设置相同半径,没有任何区别。其中“蒙尘与划痕”比“中间值”多了一个参数:阈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