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工学矛盾,是指教师的工作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的矛盾。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不仅因为教书育人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而且还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这些占据了教师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很难从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地参与继续教育,从而使教师继续教育中工学矛盾突出。加之继续教育时间安排和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大打折扣,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严重影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继续教育要求必须全员参与、终身学习。
1.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继续教育有效进行的保障,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中对继续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分类表述。一年教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一年以上教龄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从上述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培养目标是针对教师群体中不同的对象群体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点,突出了因人培训的原则;二是面对不同群体的培养目标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是由简单到复杂,促进教师成长的顺序过程,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两个方面的最终结果就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而高效地展开。
2.继续教育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教育部有关文献中,不断地加以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法》也将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写在了教师享有的权利中。教师专业标准更是将“终身学习”作为贯彻始终的理念加以强调。《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则单独设立一章对继续教育进行强调,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引述的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而且是教师的义务,只有坚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始终保持与社会发展、观念进步的一致性,才能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
继续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然而,由于教师自身承担着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完全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无所牵挂地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于是便出现了工学矛盾。
1.教师的工作任务,生活负担等压力
教师的工作繁重而琐碎,不仅教学自身由于教师编制的原因而超负荷,更有考试排名的压力(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不允许排名,但许多地区和学校依然延续着排名的做法),而排名又往往与教师业绩考核、竞争上岗直接相关,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教师收入虽然比较稳定,但水平不高,生活方面同样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从总体情况看,城市中小学教师生活方面的压力较轻,但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沉重。乡镇中小学教师相比之下工作压力较轻,但生活压力沉重。除了教学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之外,有的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甚至要教几门课程。这些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不仅占据了教师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更让他们忙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与继续教育,使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
2.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与教师的工作需要的游离
即便是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如果培训的内容符合教师的需求、适应教师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努力地参与其中,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刻板和泛化。一方面,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过于宏观,缺少具体针对性,无法与教师面对问题的解决对应起来,有的陈旧空洞,有的新鲜玄乎,无法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无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没有进行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造成了他们连自己都不知道需要学习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面对具体教学中存在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培训内容,他们也不会产生特别的兴趣,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与教师工作需要相游离,不仅反映着继续教育内容的悬空状态,也反映着要搞好教师继续教育,需对教师进行充分减负的需要。(www.xing528.com)
3.硬性规范中自觉性的缺失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不仅是义务,而且是责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省都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即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5年继续教育学分为360学分,每年72学分,分年计算,这项规定是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级,教师资格证书登记注册,以及年审的必要依据。可见,规范是非常严格的。然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却缺乏自觉性,这种自觉性的缺乏,除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之外,教师缺少对继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缺少自我提升的意愿,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处于被动之中也是极大的影响因素。硬性规范与教师参与的自觉性的缺失,反映着继续教育中工学矛盾的更深层次,反映着教师的自我认知、工作态度和职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三)减少工学矛盾对教师继续教育影响的策略
工学矛盾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是明确而严重的,不仅造成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和冲击,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为此,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由相互抵触变成相互促进。
1.减少压力和负担,从容参加培训
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在继续教育中获得充分的学习和发展,这确实是教师继续教育所面对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应对教师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内容集中,减少重复,提高效率,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晋级以及教师资格证的登记注册,应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要逐渐剔除由教育管理的行政化和应试制度结合共同促成的教师排名,使教师减少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上,从而使他们产生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落实好教师工资待遇的相关政策,按时发放工资,合理分配奖励工资,在淡化和减少教师生活负担的同时,激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继续教育教师集中培训不合理,已成为工学矛盾的重要内容,许多省市将第一次教师继续教育的集中培训安排在6月末到7月中旬,第二次培训安排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这两个时间点都处于中小学的期末阶段,教师工作异常繁忙,以至于一些教师报名之后无法参加或无法全程参加。因此,集中培训时间可放在假期,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
2.个性化培训,强化兴趣
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与教师的工作需求不对应,是造成工学矛盾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大一统”的集中培训活动缺少对接受培训的不同人群的对应性。可考虑将“大一统”的集中培训活动分成若干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方式上,目前继续教育的集中培训是在同一时间里全员参与,使所有的教师都处于一种忙乱状态。如果将其变成若干次培训,这种状况会得到很大的缓解,这种小规模的集中培训可以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类,也可以以同一学科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为单位进行分类。尤其是后者,同一学科的教师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别参加在不同时间里安排的集中培训,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学校工作的压力,而且不参加培训的教师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代课,也会减少参加培训教师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加强兴趣,一方面,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在以集中培训为主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另一方面,改变生硬的说教和硬性灌输的方式,使培训内容生活化、人性化,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将自己融入其中。
3.工学结合并行不悖
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是继续教育的目标,而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此工学结合并行不悖,才是它们关系的真正本质。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明确存在问题,从而形成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改变教师由于教师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而在继续教育中形成被动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和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努力在继续教育中获得解决。另一方面,除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之外,根据教育的超前性特点,还应培养和具备敏锐的学习能力,学习和吸纳最新成果和前沿理论,为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这样便形成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继续教育获得解决;继续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又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实施中,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和水平,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突显工学结合并行不悖。
工学矛盾是影响教师继续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继续教育的内容直接对应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使继续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适应教师多样化个性和兴趣要求,从而提高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最终将工学矛盾变为工学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