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基本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高职高专等四种类型。按照人才培养类型分为三种类型,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为主的高校和以培养技能型为主的高校。地方师范院校一般定位于教学型学校,即强化师范性,突出学术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型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研究协调发展的大学,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和创新人才。教学型大学是承担大众高等教育任务的,基本面向某一行业或地区的以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并举的高校。高职高专是我国目前对大学专科教育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大专,也叫专科,另一种是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历层次也是专科,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性
高校的不同类型不仅决定着具体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而且决定着该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科研的具体内容、范畴和层次。
(1)作为教学型的地方师范院校,肩负的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任务。这一任务规范了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为辅助;同时,也规范了科研的层次和格调要以适应教育对象的接受水平和发展需要为目标。当然,教学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虽然肩负着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但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加以实施。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对教育任务、教育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即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符合合格教师的培养。对于为主体教学服务的科研也必须围绕着师范性展开,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根据现实基础展望发展方向。这种源于教学型高校特点所决定的人才培养任务及教学和科研在办学中的地位和其相互关系,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具有规范和决定性作用,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总体特色所在。
(2)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地域性对教学科研要求的特殊性。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为辅助,科研服从服务于教学是所有教学型高校的特点,而作为教学型高等师范院校,在这个总特点之下,要进一步突出师范性,这是教学型高等师范院校的总体特点。教学型高等师范院校除了要突出师范性之外,由于往往是地域性高等师范院校,是“基于面向某一行业或地区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并举的高校”。因此,在教学和科研中必须把“行业”和“地区”因素加以突出。这种突出并不是孤立地突出“行业”或“地区”,而是要将“行业”在“地区”的状况和“地区”的“行业”特点进行融合,纳入教学和研究。它不仅明确了对教学的侧重,而且对服务于教学的科研层次范畴进行了规范。其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复合型”指的是人才结构,是指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教养、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的复合。实用型指的是人才对职业的适应性,是有高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只有文凭和理论的人才。同样,“复合型”和“实用型”也是相辅相成的,“复合型”侧重于人才结构,而“实用型”侧重于实现“复合型”价值的操作能力,这也给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侧重提供了操作的依据。而“学术性和职业性并举”则更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科研的方向,即以突出和完善职业性为目标进行学术研究,职业性既是研究的内容和课题,也是研究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从教学型高校的定义中既明确了教学和科研的地位及其关系,也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和科研的层次和方向,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和科研及其关系的认定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学型高校,教学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科研服从、服务于教学需要。这种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运行的基本规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科研“热”、教学“冷”却成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混淆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澄清这种状况对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一“冷”一“热”的现状及成因
教学“冷”、科研“热”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客观地认识这些现象,深入分析和挖掘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对其进行改变所不可缺少的。教学“冷”、科研“热”的现状描述。首先表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安排的侧重和要求上。学校对教师工作要求侧重于科研方面,对教学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数量,即对教师上课时数的要求,对教学质量也有书面要求,但往往很含糊,缺少操作性,很难进行验收。因此,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就形同虚设。而对科研的要求除了数量之外,质量要求非常明确,如每一学年要发多少篇论文,要在什么样层次的刊物上发表,有的更是明确到具体刊物。在年终考核时,无需做太多的判断和评价,一目了然。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工作很容易过关,而主要压力都集中在科研工作上,从而导致了教学“冷”、科研“热”的局面。教学的“冷”,不仅违背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学型高校的定位,而且更深刻地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职业道德的退步。许多教师不进行充分的备课,甚至不备课,教学过程不投入、教学内容陈旧、缺少自律,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而科研“热”虽然有合理因素,因为教学型高校要“学术性和职业性并举”,但过分强调科研,就产生了喧宾夺主的效果。尤其是在科研“热”的有些方面要求的很松,有些方面要求很严,使科研在教学型学校中的合理性也变了味。有些方面要求很松,就是无论教师教的什么课程,也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只要根据要求发表出来就被认可,造成许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缺少关联,甚至没有关联,从而导致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标落空。有些地方要求得很严,指的是对科研成果发表期刊的层次要求严格。必须发表在所谓“权威”期刊上,才能算成果,并给予奖励,发表在一般刊物上的成果不予承认。这就违背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学型高校所承担的大众高等教育的使命,一般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往往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带有大众性质的成果。由此,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冷”和科研“热”又造成了一系列的深层次的问题。那么,这种教学“冷”、科研“热”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转型的需要与评估的影响。进入高校转型期以来,伴随高校的大众化更改校名,提高学校办学层次的热潮轰轰烈烈地兴起。在这个热潮中,科研成果成为对学校的重要考评依据。其中包括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高校教材、学术译著、通过政府组织的鉴定或评审的科研成果、获得的政府部门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技术转让、科研开发以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等。而所谓权威期刊和出版社刊发的成果尤为重要。这些转型、提升和评估中的重要指标,自然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中大行其道。因此,从本质上讲教学“冷”、科研“热”是转型、提升和评估导向所致。二是教学和科研自身的特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一般校长的一个任期是4年,为了在4年中早出成果快出成果,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科研上,因为科研成果不仅是显性的,而且是快速的,与科研相比,教学成效不仅是模糊的,而且是长效的,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冷”、科研“热”的局面。
(三)一“冷”一“热”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影响及对策
教学“冷”、科研“热”只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迷途中的形式表现,而实际造成的是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的本质颠覆。首先,一“冷”一“热”的办学实际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定位背离,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价值混乱。对于教学而言,教学型的高校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迷失,无法完成学校的使命。对于科研而言,对其过热地强调,尤其是只看成果发表刊物的档次,不看成果内容,使科研割裂了与教学的关系,科研服从、服务于教学的使命无法完成。与教学脱节的孤立化的科研,不仅无法真正提升实际的科研能力,而且片面强调,对教师形成压力,不仅迫使那些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师转而投精力于没有优势的科研,从而催生出论文抄袭的恶劣风气。这种办学中的教学和科研价值的混乱,不仅造成了办学的迷失,而且进一步影响着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甚至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教学和科研的错位违背教师的现有程度和师范生的认知水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队伍具有特定的层次性,它既无法与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层次相比,也无法与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层次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教学,而不在研究。把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师队伍强加科研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它违背了教师的现有水平。同时,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办学单位,其教学内容是普及性的,接受教育的生源的认知水平同样不能与研究型大学学生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相比。虽然他们也需要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接受性培养是主体。因此,以研究为主体的培养有悖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教学在办学中的地位,确定教学主体的办学方向。为了改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办学中一“冷”一“热”的状况,一方面要明确和巩固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大众化的目标定位,确定教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型的师范院校,教学还要突出师范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和评价体系,使整个办学过程及办学成果的最终验收和评价都体现教学为中心、师范性为本位的地位和价值。使教学成为教师的核心工作和自觉的追求。二是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改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冷”、科研“热”的局面,必须突出其作为教学型高校的地位,但教学型高校也要有科研,这是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一方面要明确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必须以为教学服务,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对当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科研的内容、方向和层次进行调整和定位。另一方面教学型高校的科研并不是教学的附庸,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时,应遵循科研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内容。三是倡导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差异发展,突出教学和科研的个性。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差异发展取决于地方教育、经济及师资水平的发展情况,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差异发展体现在教学和科研的个性。一方面,教学和科研在整个办学中比例的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及生源状况不同,在教学和科研的比例上应有所不同。条件优越地方的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比例可以大一些,否则就要适中或少一些;另一方面,教学的内容选择和科研方向方面也应针对具体情况有所差别。总而言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差异发展是高校大众化所要求的办学多元化的体现,没有高校办学的多样化,就不可能有高校的大众化。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冷”和科研“热”是普遍现象。它是用研究型高校的标准衡量教学型高校所带来的结果。认识这种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