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靳辅与陈潢的治河、治运成果,功劳有目共睹!

靳辅与陈潢的治河、治运成果,功劳有目共睹!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靳辅字紫垣,今辽宁辽阳人。总之,靳辅与陈潢治河、治运十余年,成绩斐然,他们贡献了全部才智与精力,其功其劳有目共睹,是抹煞不了的。但是,当时朝廷中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互相勾结,戴着有色眼镜来看靳辅、陈潢的治河、治运之事,在他们眼中,功绩都变成了罪过。陈潢的遭遇更惨,被革除了佥事道衔,并含冤而死,时年52岁。

靳辅与陈潢的治河、治运成果,功劳有目共睹!

靳辅(1633~1692年)字紫垣,今辽宁辽阳人。顺治年间曾任国史馆编修、内阁中书等职。康熙元年(1662年),任兵部郎中,康熙十年(1671年),擢升安徽巡抚,是清朝杰出的治河与水利专家。他在任安徽巡抚期间,就显示出水利建设方面的才能与业绩。曾创行沟田法,“以十亩为一畘,二十畘为一沟,沟土累为道,道高沟低,涝则泄水,旱以灌田”[3]。从而使每年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时值三藩叛乱,讨伐需要大批军粮,因而康熙皇帝曾褒奖他“实心任事”[4]。当此紧急关头,特意将他调任河道总督,期望他在治河通运方面,能够力挽狂澜,扭转局面。

靳辅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期望,到任后即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历时二月,广咨博询,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据记载,他在实地考察时“无论士绅兵民以及工匠夫役,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莫不虚心采择,以期得当”[5]。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6]的正确治理方针。坚决摒弃那种将治运与治河分开的做法。他强调指出:“向来之议治河者,多尽力于漕艘经行之地,若于其他决口则以为无关运道而忽视之,殊不知黄河之决口既多,则水势分而河流缓,流缓则沙停,沙停则底垫,以致河道日坏,而运道因之日梗。是以原委相关之处,断不容歧视也。今若不察全域之情形事势,而因循故事漫为施工,则堵东必西决,堵南必北决,徒费时日,徒糜钱粮而终归无益,岂唯无益,将河患日深,而莫可救药矣。”[7]

靳辅在确定对黄、淮、运三者进行综合治理的方针后,向康熙皇帝接连上了八个奏疏,即清朝治河史上有名的《经理河工八疏》。其要旨是:继承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思想,采用堵决口、筑堤防、浚淤沙、开引河等工程措施。《八疏》在廷议中遭遇到不同的意见,但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同和支持。

靳辅有一幕僚名陈潢,字天一,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也是一名熟谙河务的水利工程专家,在靳辅进行治河、治运期间,许多治理方案和工程设计都出自陈潢之手,是靳辅的得力助手。靳辅在陈潢的协助下,自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七年(1678~1688年)的11年间,按照既定的治理方针,对黄、淮、运三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和辉煌成就。其主要的工程为:

一是加宽、浚深黄、淮下游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黄河(也就是淮河)下游自清江浦(今淮阴)经云梯关(在今苏北滨海县也就是清朝时的东坎镇西南淮河北岸,因明朝设大河卫指挥所于此而得名)至海口的数百里河道,因泥沙淤积,原宽一二里至四五里,深二三丈至五六丈(合6~20米),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时,宽仅一二十丈,深仅数尺,严重影响黄、淮河的正常泄水和汛期排洪,造成黄河泛滥、洪泽湖大坝决口与运河淤塞。为此,靳辅与陈潢在黄(淮)河下游两侧离水三丈(约合10米)处,各挖新河(引河)一道,面宽八丈(约合26米),底宽二丈(约合7米),深一丈一尺(约合3.6米);并以挖出的泥土,在两条新河的外侧高筑堤防。这样,当黄(淮)河的洪水下注时,位于中央的旧河堤必被冲垮,使新、旧之河合而为一,河身遂加宽至四十丈(约合130米),深达二丈(约合6米),解决了黄(淮)河下游河道狭窄、行水不畅的问题。

二是从洪泽湖北端出口至清口的一段淮河,长约二十里,原来河面十分宽阔,因黄河内灌,泥沙不断淤积,使这里的水域日益浅涩,故有烂泥浅之名。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时,烂泥浅一带水域已淤成平陆,只存下一条宽十余丈、深丈许的小河进行泄水。每当汛期,严重影响洪泽湖的排洪,造成大坝决口,洪水泛滥,运河淤塞。因此,靳辅、陈潢(被)列为当时治河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治理方法是,在烂泥浅开挖通清口的引河四条,河面宽六丈(约合20米),底宽三丈(约合10米),深五尺(约合1.6米),引较清的淮河水进行冲刷,以使加宽河面,冲刷淤土,变平陆为水域。

三是堵塞决口。王家冈、高家堰、武家墩等处的洪泽湖大坝出现多处决口,如不及时予以堵塞,大坝一垮,不仅运河被淹,更严重的是,淮河下游地区将成泽国。因此,当时靳辅除了堵塞大坝存在的大小决口外,还对大坝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加高;同时,在大坝之下修筑坦坡,以减弱洪水对大坝的冲击力度。

四是治理运河。清口至清水潭(在高邮湖以东、高邮州城以北)二百三十里运河,因河堤多处决口而被淤浅,故这次治河治运时予以浚深。所挖出之土,用以堵塞决口,加固两岸堤防。又因清水潭一带地势较低,运河以西天长诸山水,均集中东注于高邮湖,由是高邮湖面积不断扩大,位于湖水中的运河旧堤经常决口,而且屡塞屡决,甚至整堤坍塌。故靳辅、陈潢在清水潭一带,新筑运河西堤九百二十余丈(约合3千米),东堤六百余丈(约合2千米),而且开挖一条长约八百四十丈(约合2.8千米)的新河,名永安河。

五是在宿迁县境骆马湖以北,开挖了一条皂河,以解决伽河尾闾通向黄河运口的多次淤塞。并在皂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通了一条中运河,傍黄河北岸而行,上接皂河、伽河,下至仲家庄入黄河。从此,北上漕船自清江浦入黄河后不久,就可由仲家庄运口入中运河,经皂河而接伽河,避开了一百八十里路程的黄河险阻。

以上所列工程项目,仅为靳辅与陈潢治河、治运成就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工程项目未曾列举。总之,靳辅与陈潢治河、治运十余年,成绩斐然,他们贡献了全部才智与精力,其功其劳有目共睹,是抹煞不了的。但是,当时朝廷中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互相勾结,戴着有色眼镜来看靳辅、陈潢的治河、治运之事,在他们眼中,功绩都变成了罪过。结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靳辅被诬告而罢官。陈潢的遭遇更惨,被革除了佥事道衔,并含冤而死,时年52岁。其所着《河防述言》12篇,后来幸被收入《四库全书》,得以传世。

事情还得从应否疏浚海口而发生争执说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冬,安徽按察使于成龙主张疏浚黄河入海口,以便顺利排洪。靳辅则认为,疏浚入海口后会加深海口水底,招致四周的海水汇集于海口,潮汛时会引起海水倒灌黄河,黄河排洪更加困难;因而主张“束水攻沙”,即在黄河尾闾两岸修筑河堤,约束河水使其加快流速,有力地冲散海口的淤沙。这本来是治河方法上的不同见解问题,发生争论亦属正常现象,但当时朝廷中存在着朋党的阴影,于成龙一伙人将靳辅反对疏浚海口的主张,予以无限上纲。如御史郭诱上疏说:

皇上委任河臣靳辅,靳辅则听命于幕客陈潢。今日议筑堤,明日议挑浚,糜费帑金数百万,终无底止之期……皇上以下河为必可开,而靳辅百计阻挠;且屯田一事,皇上知其累民,会勘诸臣亦知其累民,则靳辅、陈潢之罪暸如指掌矣。陈潢为靳辅营一家之谋,于国计民生全无裨益。忌功之念重,图利之心坚,真国之蠹而民之仇也。监司、佥事[8]何等尊贵,岂容一介小人冒滥名器,以快靳辅酬报私情?宜即斥革,敕部严加处分。[9](www.xing528.com)

另一御史陆祖修上疏要求罢斥靳辅,出言更是难听:

河臣积恶已盈,中外人心总望睿断罢斥……去一靳辅,天下万世仰赖圣明,无逾此矣。[10]

甚至连人人称赞的靳辅开通中运河之事,于成龙也加以诋毁,说什么:

靳辅开中河(注:即中运河)无益,反为民累,河道已大坏。[11]

靳辅听了这些诬陷不实之词,十分伤心,曾上疏辩解说:

臣受命治河之日,正当两河(注:指黄河、淮河)坏极之时……蒙赐帑一百二十万两,今一概加修竣工,统计所用,仅及前此部臣佑计之半。而台臣郭琇则曰:‘糜费帑金数百万,营一家之计。不知何所见而诬臣至此极也?’……又曰:‘陈潢小人,冒滥名器’,则陈潢之蒙恩,实出鼓励人才之特典,以言冒滥,臣不知何所指?且诋之为小人,则因于成龙久与结拜弟兄慕天颜频相宴好殷勤,孙在丰亦与之亲密异常者也……盖郭诱与孙在丰为庚戌科同年,陆祖修为诸生时,拜慕天颜为师……无非桑梓亲戚年宜之契,故彼呼此应,协力陷臣。[12]

聪明一世的康熙皇帝,在处理靳辅受诬陷的问题上,却懵懂一时。不过,至翌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视察中运河后,已有所悔悟,他谕旨吏部:

朕南巡时,江南淮安人民皆称誉前任河道总督靳辅,思念不忘。且念浚河深通,筑堤坚固,实心任事,劳绩昭然,可复其原品。[13]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又谕令恢复靳辅的河道总督之职。可惜未及一年,靳辅因过去在治河治运时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年仅60岁。赐谥号为“文襄”,并谕示允准江南人民建祠祭祀。有《治河方略》及《靳文襄公奏疏》等著作传世。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即在靳辅死后15年,康熙皇帝曾对靳辅的治河治运功绩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康熙十四、十五年间,黄、淮交敝,海口渐淤,朕乃特命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自受事以后,斟酌时宜,相度形势,兴建堤坝,广疏引河,排众议而不挠,竭精勤以自效。于是,黄淮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其一切经理之法具在,虽嗣后河臣互有损益,而规模措置不能易也。至于创开中河,避黄河一百八十里波涛之险,因而漕挽安流,商民利济,其有功于运道民生,至大且远。朕每莅河干,遍加咨访,沿淮居民感颂靳辅治绩,众口如一,久而不衰。夫人臣有大建树于国家者,奖勋酬庸,宜从优渥,虽赐恤易名,已循彝典,尚应特予褒荣,贲以殊恩。兹加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世职,用彰朝廷追念勋臣之典。[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