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运河:金口运河重启专题

中国运河:金口运河重启专题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看来,元朝重开金口运河的目的,除了运输西山木、石外,还用以漕运通州粮食至大都一项。总之,重开金口运河是出于漕运粮食和运输木石的双重目的,而开通后所起到的作用,则不仅达到了这两项目的,还起到了灌溉作用。至此,金口河完全放弃。

中国运河:金口运河重启专题

为了恢复通州至中都(其时尚未称大都)中断已久的运河,以及兴建中原地区的多项水利工程,昔日曾为忽必烈幕僚、谋士之一的张文谦,向元世祖推荐了“习水利,巧思绝人”[2]的同乡晚辈郭守敬。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在上都开平府(今滦河上游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召见了年轻的郭守敬。当时郭守敬向元世祖面陈水利六事,得到元世祖的赏识,当即授以提举诸路河渠之职,至元二年(1265年),又提升为都水少监,主管河渠、堤防、闸坝、桥梁等水利事务。就在初任都水少监时,郭守敬考虑到当时漕运的需要,以及燕京运送用以营建皇宫和大都的大量木、石材料的需要,向朝廷建议重开金口运河。据《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记载:

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上面提到的金口运河,开通于金世宗大定十二年(1172年),为当时从通州至中都的唯一漕运水道。但因水源来自暴涨暴落的卢沟河,不仅严重影响漕运,而且经常决溢,泛滥成灾,不得不于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将其堵塞,存在时间约15年。郭守敬建议重开金口运河,廷议时有人担心重蹈金朝覆辙,为此,郭守敬又提出如下补充建议:

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大都)之患。[3]

这条补充建议的意思是,在金口以西的渠首处,开凿一条较宽较深的溢洪道,使洪汛时期进入金口运河的洪水,从溢洪道回泄到卢沟河内,这样,就可避免金口运河的中、下游河段发生决溢、泛滥现象。

最后,元世祖同意按照建议所说的办理。至元三年(1266年),金口运河重开工程胜利完成。“凿金口,导卢沟水以漕西山之木石”[4]。自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营建大都,到至元二十年(1283年)完成,营建时期所需大量木材、石材,其中大部分依靠着刚开通的这条金口运河浮运到工地现场,为大都和皇宫的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一提,重开金口运河所起作用,史书记载只提运输西山木、石一项,似乎这条金口运河只是为此而重开的。笔者认为,这是古人写史力求简略而未能反映真实情况的缺陷。按事物常理分析,金朝的金口运河,是从卢沟河引水东流,经中都城至通州注入温榆河的。元朝既然是“按视故迹”[5]进行重开,一般不会改变其起讫点,更不可能将重开金口运河的终点设在大都,否则被引入的卢沟水就会将大都城淹没。因为水流必定要有出路,金朝时金口运河的出路是温榆河,元朝重开后当不例外。这样看来,元朝重开金口运河的目的,除了运输西山木、石外,还用以漕运通州粮食至大都一项。历史事实的证明是,元朝重开的金口运河以大都为界分为上、下两河段:上游河段自西山至大都,其所起的运输作用是浮运木、石至大都;下游河段自大都至通州,其所起的运输作用是从通州漕运粮食、物资到大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至元二十年(1283年)在皇宫和大都全部建成后,金口运河还有存在的价值,需要它继续运转下去。反言之,如果金口运河只是为了运输西山木、石而重开,则在皇宫和大都建成后就应该断然关闭,为何还要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其继续运转下去,直到大德年间才被迫关闭呢?总之,重开金口运河是出于漕运粮食和运输木石的双重目的,而开通后所起到的作用,则不仅达到了这两项目的,还起到了灌溉作用。(www.xing528.com)

由于重开的金口运河在开凿时就按照郭守敬的规划,设置了又宽又深的溢洪道,因此每当山洪暴发时,尽管水势汹涌,总能安全地度过汛期。直到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由于“浑河(注:即卢沟河)水发为民害”[6],为防止决溢成灾,大都路都水监采取“在金口以下闭闸板”[7]的措施。又过了三年,由于“浑河水势浩大”[8],郭守敬深恐冲毁两侧农田和村镇,亲自下令将金口河以上河段用土石填塞。至此,金口河完全放弃。

元朝的金口运河,从至元三年(1266年)开通至大德二年(1298年)关闭,历时32年,未见史书有河水决溢或泛滥成灾等记载,足见当初郭守敬对于重开金口河的规划设计,十分科学、合理,特别是预设溢洪道的技术措施,非常到位和有效。

在这里应该附带提出的是,到了元末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中书参议孛罗帖木儿和都水傅佐曾向朝廷建议:再次重开金口运河,并将运河延长到达通州以南的高丽庄。据《元史》卷六十六《河渠志·金口运河》条记载:

起自通州南高丽庄,直至西山石峡铁板,开水古金口一百二十余里,创开新河一道,深五丈,广二十丈,放西山金口水,东流至高丽庄,合御河接引海运至大都城内输纳。

这一建议在廷议时,遭到以左丞相许有壬为首的许多朝臣竭力反对,但是掌握朝政大权的右丞相[9]脱脱坚持要实施这一建议。于是,在这年正月动工,至四月竣工。在起闸放水后,因“流湍势急,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开挑之际,毁民庐舍坟茔,夫丁死伤甚众。又费用不赀,卒以无功”[10]。为此,两名建议者孛罗帖木儿和傅佐,被御史纠劾而获死罪。

同样是开凿金口运河,金朝时事倍功半,勉强维持了15年;元末时则遭到彻底失败;只有元初时郭守敬设计、开凿的金口运河,成功地运转了30多年,足见郭守敬的水利科学技术水平十分高超,所谓“习水利,巧思绝人”[11]是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