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成吉思汗九年(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慑于蒙军日益逼近中都,决定在围城之前迁都于南京(即宋朝的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年,蒙军攻克中都。当时蒙古军攻城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敌方都城,表明政治上的胜利,而是以掳掠人口、财富为主,因此攻入中都的蒙军,以杀鸡取卵的方式,在清点、运走金朝府库的钱、粮和皇宫内的珍贵物品后,放火烧毁了金朝的皇宫,并在城中大肆烧杀、掳掠,原本富丽堂皇的金皇宫和繁荣热闹的中都,变成一座满目疮痍的残破城市。在成吉思汗以后的几任大汗统治期间,谁都没有打算重建中都城。直到40多年后的第五任大汗忽必烈,才开始重建中都城。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次子,在其兄蒙哥任大汗(即元宪宗)时期,就总领漠南和中原地区的军政事务,其幕僚、谋士以汉人居多,受他们的影响很深,加上多年来自己对汉族文明的亲身感受,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蒙古游牧民族地区的中原地区,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而怀有征服南宋、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在诸多汉族幕僚、谋士中,对忽必烈影响最大,也是最受信任的当数刘秉忠。(www.xing528.com)
刘秉忠(1216~1274年),字仲晦,河北邢台人,是个博学多才的汉族知识分子。《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刘秉忠传》说他“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他追随忽必烈30余年,出谋划策,为建立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在元朝建立后,官至太保。还在元朝建立之前,他曾向忽必烈建议取天下后,要按照汉族历代封建王朝的模式,建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项制度。还建议定国号为“元”,舍漠北都城,建都于燕京。1260年,忽必烈如愿以偿登上蒙古第五任大汗的宝座,于是,以上建议都得以一一实施。为了建都于燕京,忽必烈责成刘秉忠规划设计元朝皇宫和重建、扩建被毁了的中都城。而开通中都城至通州的运河,恢复漕运,则是重建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一项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