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运河三千年:北宋的建都与漕运

中国运河三千年:北宋的建都与漕运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宋建都于开封,号称汴京或东京。这是攸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也是北宋建都于开封的主要原因。还有一则故事更能说明问题:宋初,太祖赵匡胤视察洛阳,见其形势险要,不觉心动,意欲迁都洛阳,后因考虑到漕运不便而作罢。[6]总之,北宋建都于开封,是为了便于漕运,能够更多、更快、更易、更省地攫取东南富饶地区的粮食和物资,以供养京师庞大的官僚机构和禁军。

中国运河三千年:北宋的建都与漕运

北宋建都于开封,号称汴京或东京。开封虽有五代四朝建都的基础,但其地处豫东大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所谓“开封地平,四出诸道辐辏,无名山大川之限……故其地利战,自古号为战场”[1]。北宋建国之初,选择这么一个四面受敌的地方作为建都之地,古今不少学者认为是考虑欠周,筹划失策。其实,当初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不步汉唐后尘,舍形势险要的长安洛阳,而取开封作为建都之地。这主要是根据政治需要和经济环境而作出这个决定的。

就当时的政治需要而言,是为了“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干弱枝之势,故于兵食为重”[2]。就是说,北宋集兵权于朝廷、驻重兵于京师的出发点,并非因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而是出于吸取中唐以后各地藩镇拥兵自重、枝强干弱、最终唐朝被藩镇所灭的历史教训,因此反其道而为之,使之形成强干弱枝的态势。换言之,即使宋朝当初选择有险可守的洛阳或长安为建都之地,还是要贯彻蓄兵于京师这一既定战略方针的。

就当时的经济环境而言,由于京师驻有重兵,加上中央官僚机构庞大繁冗,需要大量的粮食、物资供给消费。而北方地区自唐末以来,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早已不具备向京师源源不断提供粮食、物资的条件。如果步汉、唐后尘,选择位于北方西部地区并以陈旧残破的长安或洛阳为建都之地,则必将陷于供应困难、给养不济的窘境。而开封,就具备长安、洛阳等故都所没有的优越条件。开封除了业经五代四朝建都的经营,已初具都城规模外;还有它地处诸河会聚的水运交通中心,漕运十分方便。所谓“无名山大川之限,而汴、蔡诸水参贯,巾车错轂,蹄踵交道,舳舻衔尾,千里不绝,四通五达之郊也”[3]。加上距离东南富饶地区又较近便,可以利用贯通南北的楚扬运河和汴河漕运淮南江南、两浙、荆湖六路地区的大量粮食和物资,以满足京师的消费需要。这是攸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也是北宋建都于开封的主要原因。正如经历过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张方平所说:“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大半待饱于军梢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大众之命,惟汴河是赖。”[4]宋哲宗时期的翰林学士范祖禹说得更为直率:“国家建都于汴,实就漕挽东南之利”[5]。还有一则故事更能说明问题:宋初,太祖赵匡胤视察洛阳,见其形势险要,不觉心动,意欲迁都洛阳,后因考虑到漕运不便而作罢。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幸西京,将近都,群臣不欲留,时节度使李怀忠乘间谏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坐致江南之粟四、五十万石,以赡百万之军。陛下居此将安取之?军府重兵皆在东京,陛下谁与此处乎?上乃还。”[6](www.xing528.com)

总之,北宋建都于开封,是为了便于漕运,能够更多、更快、更易、更省地攫取东南富饶地区的粮食和物资,以供养京师庞大的官僚机构和禁军。因此,终北宋之世,不遗余力地疏治漕运河道,使之保持畅通;不断改进漕运方式,力求提高运输效率;不断完善漕运制度和强化漕运管理机构,使漕运保持着顺利运转和持续发展之势,从而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突出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