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惠民河的历史作用及湮废

探寻惠民河的历史作用及湮废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惠民河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但是,正当惠民河处于不断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越来越大之际,来自北方的金兵却攻陷了繁华的东京,徽、钦二宗被俘,历史宣告北宋灭亡。由于长期以来,对惠民河只使用,不维护,任其自流,致使惠民河的河道和通航状况每况愈下。至明朝时,宋朝费了近百年时间、好不容易开通的惠民河,完全湮废了。

探寻惠民河的历史作用及湮废

惠民河的下段蔡河,即战国时代的鸿沟,两汉时代的浪荡渠。自古以来,就是沟通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重要通道。隋唐以降,我国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开始移向长江流域,历朝的漕运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途径,也都为汴渠所取代,蔡河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地位。但是,到了中唐时期,藩镇势力猖獗,一度切断了唐朝廷的汴渠漕路,朝廷不得不重新取道蔡河,于是“衣冠商旅率皆直蔡会洛”[94],蔡河一度又恢复了曾经有过的地位。晚唐以后,军阀混战,蔡河遭受破坏。至五代后周时,柴世宗出于征伐南唐、统一中国的战略需要,对蔡河进行治理疏通,当时由陈、颍一带至东京,又重新出现了“舟楫相继,商贾毕至”[95]的情景。入宋以后,因都城东京就是蔡河的起点,对东京周围的水道包括蔡河在内,进行了有规划、有步骤的开发和治理,新开了一条闵河作为蔡河的上游河段,扩建蔡河而成惠民河,并将颍水的两条支流洧水和潩水,改道流入惠民河,使惠民河水源丰富,水量充足,舳舻相继,漕运畅通,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从而成为北宋以东京为中心的四大运河之一。

北宋时代的惠民河,是一条漕运要道,每年完成的漕运量仅次于汴河。如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从各地运至东京的粮食共计五百五十万石,其中“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运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运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即五丈河)运粟十二万石”[96]。惠民河所运粮食的产地为陈、颍、许、蔡、光、寿等六州,其漕运量之所以不够多,并非惠民河的运输能力有限,而是这些地区的粮食产量有限,因为每年的漕运量多少是朝廷根据当地粮食产量作出规定的。惠民河每年所运的六十万石粮食,主要供应位于东京周围的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境内驻军的食用。此外,惠民河每年还从各地运至东京许多其他物资,如布帛、绢绫、日用品、土特产等,以供应东京一百多万官民的生活需要。因此,《宋史》卷九十四《河渠志·蔡河》说:“蔡河贯京师,为都人所仰。”

北宋时代的惠民河,除了承担着繁重的漕运任务外,还在航运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近处而言,通过以惠民河为骨干的京西地区水运网,既加强了东京与陈、颍、蔡等州的交通联系,也缩短了东京与郑、许(颍昌府)等州的水运距离,使位于东京西南的这片广阔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京畿外围。就远处来说,惠民河与涡水、颍水相通,可以循涡、颍两水直达淮南,并进而从寿、庐(今安徽省合肥市)通向江南地区。与汴河一起,承担起沟通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使命,不仅促进了两大流域地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而且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惠民河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但是,正当惠民河处于不断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越来越大之际,来自北方的金兵却攻陷了繁华的东京,徽、钦二宗被俘,历史宣告北宋灭亡。北宋的突然灭亡,是惠民河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虽然,在金朝统治中国北方时期,惠民河继续发挥着航运作用,但主要是用以运兵运粮,为淮河前线的军事需要服务。如有记载说:“自铭州输燕子城,运来八十万斛由蔡水入淮,馈伐宋诸军”[97]。后来,金朝迁都于开封,按理惠民河又有了复兴的机会,但此时的金朝,已经日薄西山。北有蒙古族大军压境,南有宋军在颍、汝一带不断骚扰,处于窘境的金朝统治者,根本无暇顾及惠民河。由于长期以来,对惠民河只使用,不维护,任其自流,致使惠民河的河道和通航状况每况愈下。特别是在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军灭金后,就开始与南宋处于直接对峙状态。蒙古军为了水淹宋军,公然“决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南军,南军多溺死”[98]。寸金淀位于开封城以北的黄河边,此口一开,黄河改道南流,当时分成三股水流:一股水流循古汴渠入泗再入淮;一股水流循惠民河南下,再循涡水入淮,这是当时黄河南侵的主流;还有一股水流泛滥至颍,由颍入淮。这三股黄河水流都夺淮入海,不仅扰乱了淮河水系的原有流向格局,而且也侵占、吞没了惠民河。黄河水中泥沙在惠民河中不断沉淀淤积,不过数十年使惠民河也像北宋时汴河那样,成为河底高于两岸地面的地上河。生活在元朝泰定年间(1324~1328年)的李黼,曾上书皇帝说:(www.xing528.com)

河源出京西,宋以转输之故,平地筑堤,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他日东河或有不测之阻,江淮运物当由此分道达京,万世之利也。[99]

元朝建都于北方,统治者对于惠民河并不重视,并未“按故迹修浚”,一直处于任其自流的状态。至明朝时,宋朝费了近百年时间、好不容易开通的惠民河,完全湮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