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扬州水运枢纽-中国运河三千年

唐代扬州水运枢纽-中国运河三千年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运四通八达,而扬州就处于东西、南北水运枢纽的位置。就唐朝漕运而言,江淮和江南地区的粮食、物资运往中原和关中,都要经由扬州中转。安史之乱期间,汴渠交通中断,唐朝政府被迫开辟了江汉、梁洋水陆联运的新路线。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责成刘晏恢复漕运工作。因此,中、晚唐时期的扬州,是朝廷漕粮、物资的转运中心,不仅粮仓多,漕船出入港口繁忙,而且淮南转运使的官署也设在扬州。

唐代扬州水运枢纽-中国运河三千年

前面已经说过,扬州位于长江大运河的交会点上,这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时,从扬州溯长江西上,可到达长江上、中游的剑南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遍及南方半个中国。从扬州循大运河北上,可到达淮南道、河南道、关中和河北地区,遍及中原和北方的幽、蓟等地。从扬州过江循江南河向南,可到达富饶的太湖流域并连接吴越之地。水运四通八达,而扬州就处于东西、南北水运枢纽的位置。正是有了这样优越的交通条件,扬州才成为水运交通的转运中心。

唐朝漕运而言,江淮和江南地区的粮食、物资运往中原和关中,都要经由扬州中转。开元十八年(730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注意到当时的漕运路途时间过长、运输效率太低,原因是邗沟和汴渠的水位太低,无法行船,被迫在途中停航等候涨潮或下雨涨水后再航行。他说:“本州(注:指宣州)正、二月上道,至扬州入斗门即逢水浅,已有阻碍,须留一月已上,至四月已后始渡淮入汴,多属汴河干浅,又般运停留至六、七月始至河口(注:指汴渠入黄河处)”。[88]为此,裴耀卿向玄宗提出改革漕运的建议,玄宗当即采纳并付诸实施,漕运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裴耀卿的漕运改革只改革了漕运方法,并没有改变漕运路线,就是说改革后的分段转运方法,仍然经由扬州中转。

安史之乱期间,汴渠交通中断,唐朝政府被迫开辟了江汉、梁洋水陆联运的新路线。江南和江淮一带的粮食、物资,改从长江、汉水水运到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和洋州(今陕西省洋县),然后改用陆运方式,穿越四五百里的秦岭栈道至关中,运输十分艰辛,远不及邗沟、汴渠一线便捷。这条不经由扬州的漕运路线,只在战争时期偶尔用之,如果在平常情况下使用,是绝对不符合经济原则的。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责成刘晏恢复漕运工作。刘晏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社会景象和受到严重破坏的漕路,对该如何恢复漕运进行了反复思考,权衡再三,最后决定还是采用邗沟、汴渠路线。为此,他专程从长安至扬州,在扬州一带进行实地调查考察,选择在扬州以南的扬子津建立十个造船工厂,用以建造各种类型、规格的漕运船只;同时,他从扬州出发,沿着邗沟、汴渠的漕路,逐段地进行实地踏勘,行程三千里,直到关中的长安。然后,根据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采取工程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漕运活动。

现在的问题是,在安史之乱前裴耀卿改革漕运,和安史之乱后刘晏恢复漕运,所选择的漕运路线为什么都离不开扬州?答案是:中国之大,河道虽多,但贯通南北者,惟有这一条经过扬州的南北大运河。因此扬州成为南北人员和物资交流的转运中心。(www.xing528.com)

在中、晚唐时期,由于“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什九”[89],朝廷的财赋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淮南和江南各道(“道”是唐朝的行政区域,相当于今天的省),因而漕运也都集中于江南至关中的路线。为了实行分段运输并使漕运有序而不混乱,从刘晏主持漕运工作时起,就规定江南各道的漕粮先集中到扬州,再由官方安排漕船,从扬州陆续北运。因此,中、晚唐时期的扬州,是朝廷漕粮、物资的转运中心,不仅粮仓多,漕船出入港口繁忙,而且淮南转运使的官署也设在扬州。当时扬州附近水域,漕船往来如织,按行驶方向可分为二部分:一是从四面八方驶向扬州的漕船,大多来自淮南和江南各道的送粮船。如“先时,郡(注:指合肥)米数万石输扬州,轴轳相连,出巢湖,入大江[90]。二是从扬州驶出的漕船,数量多,一般都结纲成船队的方式航行,是为官府在扬州装载粮食、物资后,循邗沟运河向北行驶的漕船。如“转运使岁运米二百万石输关中,皆自(邗沟)、通济渠入河而至也”[91]

当时往来于扬州附近水面的船只,除了漕船外,更多的是商船。“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扬子、钱塘二江者,乘两潮发棹,舟船之盛,尽于江西”[92]。又有记载说:“贞元中,(萧)洞玄自浙东抵扬州,至陵亭埭,维舟于逆旅主人,于是舳舻万艘,隘于河次,堰开争路,上下众船相轧者移时”[93]。堰埭一开,过往船只就争先恐后,可见船只之多。当时扬州附近水域往来船舶多的状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也有反映。日本僧人圆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有记载说:“江中充满大舫船、积芦船、小船,不可胜计。”商船有小有大,个别大商船的船身大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唐朝人有记载云:“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94]

总之,漕船、商船,再加上民间行旅往来的客船,纷纷驶向或拥簇在扬州。生活在中唐时期的卢纶,有一首《泊扬子江岸》的诗,反映了当时扬州水运繁忙的真实情况:“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95]古津,指扬州渡口。当时千帆万舸辐辏扬州,使扬州成为唐朝时名副其实的水运总汇和舟船之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