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官军收复失土,睢阳被围困

官军收复失土,睢阳被围困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上郭子仪、李光弼等官军主力,转战于敌前和敌后,给叛军以沉重的打击,并收复了大片失土。睢阳是汴渠的交通要冲,也是江淮地区的屏障。由于叛军人数众多,而官军并无援兵,睢阳长期处于被围困之中。在围城中的张巡和许远,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当时睢阳以东和以南的郡和县,均有官军驻守,但都害怕叛军人多势盛,拥军坐视,甚至当张巡派遣部将突围前往求救时,仍不出兵相救。

官军收复失土,睢阳被围困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拥有重兵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及其部下大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引兵南下。时天下承平日久,各地兵备不足,加上事发突然,人们毫无防备,因此叛军步骑所经州、县,无不惊慌失措,或举城投降,或弃城逃匿,或抵抗失败。仅一月,东都洛阳陷落,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又过半年,京师长安也告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匆忙南逃成都。在途中发生兵变,杨国忠被乱兵所杀,杨贵妃也被迫缢死于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以西)。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西南),在县城南楼宣告即位,是为肃宗。他组织、领导全国军民进行平叛战争。由于安禄山发动叛乱战争蓄谋已久,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又以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方式拉开战幕,完全处于战略进攻的主动地位;而唐朝政府事前毫不知觉,也无戒备,战争爆发后完全处于被动和极为不利的地位。各地开展的武装抵抗行动,也都是在仓促中自发组建起来的,即使是一些正规军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也因是临时招募来的新兵,未经必要的训练就投入战斗,战斗力很差。因此在战争开始阶段,黄河中、下游地区很快被叛军占领。但是官军的主力并未全部瓦解,在稳住阵脚后即开始反击,尤其是一些忠贞之士和爱国将领,纷纷自动组织起来,率领军民在敌前或敌后与叛军进行浴血搏战。其中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和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太守颜真卿堂兄弟俩,首先在今河北、山东等敌后地区起兵抗击叛军,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直接威胁着叛军的老巢,牵制了叛军很大一部分兵力。加上郭子仪、李光弼等官军主力,转战于敌前和敌后,给叛军以沉重的打击,并收复了大片失土。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孤城,阻止了叛军南下占领江淮地区的图谋,从而保障了唐朝的财赋来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军内部发生了剧变,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死其父夺取帝位,随即派遣大军进攻睢阳(即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是汴渠的交通要冲,也是江淮地区的屏障。进攻睢阳的叛军多达十三万,意图甚为明显,要一举攻下睢阳,进而占领江淮地区,断绝唐朝的财赋来源,使唐朝完全失去抵抗能力。当时真源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鹿县东)县令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六千余人死守睢阳。由于叛军人数众多,而官军并无援兵,睢阳长期处于被围困之中。在围城中的张巡和许远,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许远是太守,官阶比张巡高,但许远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及张巡,就主动将军事指挥权让给张巡,自己专管粮食、战具等后勤工作。而张巡在睢阳保卫战中,不仅身先士卒,而且智谋过人,常出奇兵冲杀围城叛军,使叛军死伤累累,损失惨重。他始终与手下将士以及全城民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因此全城军民都能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城中粮尽,就以茶纸、树皮代食,茶纸、树皮吃尽,就捕雀掘鼠或杀战马充饥,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坚守睢阳十个月,“大小四百余战,杀贼军十二万人”[1]。当时睢阳以东和以南的郡和县,均有官军驻守,但都害怕叛军人多势盛,拥军坐视,甚至当张巡派遣部将突围前往求救时,仍不出兵相救。睢阳终因被围困过久,城中已无可以充饥之物而被攻陷。张巡、许远被俘,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张巡及睢阳军民,在保卫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受到称颂。

正是由于张巡、许远坚守睢阳,粉碎了叛军占领江淮、断绝唐朝财赋来源的战略企图,使江淮地区避免了被叛军蹂躏,江淮地区生产的粮食、物资,得以漕运至关中和战争前线各地,支援平叛战争,及时收复长安,奠定最后平定叛乱的基础,其所起到的巨大历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韩愈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2]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中说得更清楚:“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贼势凭陵,连兵百万,巡以数千之众,横而制之。若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3]

在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期间,由于江淮至关中的传统漕路(即汴渠、黄河的漕运路线),或被叛军切断或受散兵骚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另外开辟新的漕路,这就是开通江、汉水陆联运路线的缘由。《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代宗广德二年》记载:(www.xing528.com)

自丧乱以来,汴水湮废,漕运者自江、汉抵梁、洋,迂险劳费。胡三省注云:“自安禄山作乱,关洛路阻,漕运溯江入汉抵梁、洋,故汴渠湮废不治。”

上引记载中的梁,指梁州,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洋,指洋州,治所在兴道县(今陕西省洋县)。当时漕运江淮地区的粮食和物资到关中,走的路线是:溯长江,入汉水,到达秦岭以南的梁州或洋州,再改用陆运方式穿越秦岭谷道至关中的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或郿县(今陕西省眉县)或盩厔县(今陕西省周至县),再改用水运或继续以陆运抵达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